如何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 内容 摘要:中等收入者是一个动态的增量概念,对中等收入者比重的现状、利弊即原因的 分析 都要立足于 社会 转型和 经济 起飞这一特别阶段,在 进展 中探求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的路径选择。关键词:中等收入者比重现状路径 十六大报告指出,深化分配制度改革,要“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这不仅是针对经济转轨及改革深化过程中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 问题 的积极对策,更是保持社会安定团结和经济持续进展的战略选择,而如何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正是其中的难点和关键,因此有必要进行深化的 讨论 。一、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的涵义解析1.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的提出及其内涵针对两极分化的趋势,发挥宏观经济政策的调节功能,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在此之前他也多次强调,要形成“高收入人群和低收入人群占少数、中等收入人群占大多数的‘两头小,中间大’的分配格局”,也就是沃尔夫森所讲的全社会的收入分配按水平分布呈橄榄形或菱形,处在两端的社会成员收入水平分别相当高和相当低,而社会的中间层是一个“大肚子”。中等收入者不同于中产阶层,中产阶层是静态的存量概念,而中等收入者是动态的增量概念。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是在向共同富裕进展过渡进程中的现期选择,包括三方面的涵义:在宏观层面上,整个社会的高收入人群和低收入人群占少数。在中观层面上,特别发达和不发达的地区占少数,较发达的地区占多数。在微观层面上,某一特定的地区、城市内的中等收入人群要占多数。2.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的 理论 及现实意义在理论上,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是对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的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新的补充和具体深化,是防止两极分化的政策指导和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保证。在现实层面上,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形成“两头小,中间大”的分配格局,可“使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进展和社会长治久安”,具有经济和社会的双重意义。3.中等收入者比重适当的动态评判标准推断中等收入者比重的 方法 与衡量收入分配差距有很大的联系,一般来讲,收入分配差距越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越小,但二者又不完全相同。例如,基尼系数可以较方便地以一个数值来反映整个社会分配体系中收入分配差距的总体状况,但是不能表示出各个组层的收入差距状况及其变动情况。相对来说,“五分法”更能较好地反映一个社会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