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设计小学数学教学流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每堂数学课开始,〔老师〕首先为同学设置悬念,让同学通过问题情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激发起探究的欲望。如,在教学"连除'一节时,老师创设这样的情境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都非常喜爱看《西游记》,有一天,师徒四人饥饿了,猪八戒到一片瓜地里偷了 20 个瓜,自己偷吃了 4 个。16 个西瓜,师徒四人决定分两天吃,天天必须每人吃 2 个,请同学们为他们分一分吧。 问题一提出,同学便想到了一个除法问题,便自动地以小组问单位展开了讨论,进入了规律的探究中。 经过同学的讨论,同学想到 16 个西瓜分两天吃,得出了如下的算式:162=8,4 个人每人天天 2 个,得出了这样一个算式:84=2。有的同学已经得出了这样一个综合算式:1624=2。(把这个综合算式写到黑板上)同学得出这几个算式的思路是:16 个西瓜平均分两天吃,所以除以 2;4 个人没人 2 个,所以 8 除以 4 等于 2。还有的得出了这样一个综合算式:1624=2。(把这个综合算式写到黑板上)原因是,可以把 16 个西瓜,平均分给 4 个人,然后每人天天吃 2 个。 合作探究,发现规律 数学课教学的一个焦点问题,就是引导同学通过探究,去显示数学现象中存在的数学规律。因此,在同学发现了问题,并基本解决了问题后,老师应不失时机地引导同学探究,发现其中的规律。如,"请同学们讨论一下这个算式,看一看,想一想,还能用其他方法计算吗?'这样的问题极易激发同学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兴趣。在这种欲望的驱动下,同学马上会进入讨论讨论。 同学们经过小组合作探究后,会发现其中的规律。如,"我们认为这两个算式都有道理,于是我们对这两个算式进行了尝试讨论,发现了这样一个问题,这两个算式可以切换成这样一个算式:16(42)。'"我们还可以把这个算式变幻成:16(24)。'这时,同学边说,老师边把算式写到黑板上 162416(42)16(24)并说:"请同学们看一看,这三个算是之间可以用个什么符号连起来。'同学自然会说"用等号'。老师便把这三个算式用等号连接起来。然后老师说:"也就是说,这三个算式形式不同,结果都是一样的。你们想到了什么?' 同学通过小组讨论、沟通后,显示出了其中的规律。"我们认为,现将两个数乘起来,再去除被除数,方法比较简单,就像一个数减去两个数,可先把后两个数加起来再减一样。'"我们认为不仅是一个简单不简单的问题。我们小组推断:可能一个数连续被几个数去除,就可以除以这几个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