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设计初中数学教学评价培育同学对错题的归因分类能力 评价内容具体化关于教学辅导材料上的同步训练题,我采纳"做'、"批'、"改'、"析'四步训练法。"做'是指同学第一次接触该份训练题时,要求同学在规按时间内答题:"批'是指同学完成学习后自行对比后面的答案,用红笔批阅,这是同学第二次浏览该份训练题,学习积极性强的同学可以了解自己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改'是同学自己就作业问题进行归因分类,分析自己出错的原因,从错题中总结经验,并对正确的解题方法加以巩固,从而加深对该份训练题的理解。关于老师已经批改过的作业题,要求同学把重点放在"改'和"析'上,实现反省和自检。关于阶段性测试,〔老师〕批改后可统计出各题的出错人数与得分状况,以衡量同学对知识点的掌握状况。讲评时,老师可先公布答案而暂不作分析,让同学自行分析出错的原因是粗心大意、计算错误还是知识点掌握模糊等,引导同学寻找错误原因并归纳出解题方法或思路,可分组研讨或寻求老师指引。 老师再依据同学的修改状况,对得分率较低的题进行分析讲评。使同学从自我改正、分组讨论、听老师讲评的过程中掌握解题的要领和方法。同时,激励学有余力的同学尝试把题目变形,进行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并从中找出更简清的解答方法,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探究欲。引导同学利用笔记原来建立个人学习错题卡,对学习中的错误进行归因分类。同学通过建立错题卡,学会了把知识进行分类,寻找出自己学习上的不够,发现问题之所在,然后采纳适当的措施,弥补不够,使自己的学习成绩不断进步,并逐步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老师在完成一个小单元的教学后,可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评价与反思,找出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修正或重新制定教学方案,再次实施教学方案。这样多次循环反复,老师自身的素养及能力也可得到提升,实现教学相长。 同学真正参加评价,评价主体多元化 心理学讨论说明,同学积极参加教学过程,教学才会有更好的效果。作为老师应激励同学以回答问题为荣,更以能提出问题为荣。当结束一个单元或一个学期的课程时,可适当抽出~到两节课时间,让同学以小组为单位,自行总结出该单元的知识点,或组织同学进行分组解题竞赛,让同学自行解决一些他们认为较难的题目,甚至可放手让同学自编一些与所学知识有关的可行的开放性或探究性题,并从小组中派一位代表上台做"老师'讲授解题方法。每组解题结束后,老师再作适当的点拨,同组的其余同学则负责对其他组的代表评分,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