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设计数学教学过程教学制定要从同学的问题出发 教学的任务是组织同学学习,教学制定就要从同学的真实问题出发,而不是从教材或从〔老师〕假想的问题出发,把握同学固有熟悉与新现象、新事实的矛盾,引导同学自己发现或创设情境帮助同学发现这一矛盾,这样才会引发真正有效的学习活动,才能真正让同学学有所思。让同学自主发现问题,自主查找资料、制定实验步骤等等,这当然是好的,也是必要的,确实是提升学习者主动性、自主性的重要方法,但要注意的是,这种自主发现并不是惟一有效的方法,特别是关于小同学而言,由于他们知识、能力的准备不够,特别是反思能力与发现矛盾的能力尚处在进展初期,他们不太能够发现自己固有熟悉、固有态度与新现象的矛盾,即使问个"为什么'或"怎么样',或许都不能问到关键处,也说不明白"为什么'的来历。在这种状况下,老师应该学会从同学的直接表述中发现问题,应该学会从了解到的同学的熟悉基础与新现象的矛盾中发现问题,通过精心制定的追问,让学习者逐渐发现自己熟悉中的内在矛盾,实现熟悉与态度上的跨越。 学习方式应该多样 在制定教学过程时,不但要针对不同学习内容制定不同的学习方式、活动方式,而且要在同一学习任务中合计到同学学习方式的差异,让不同的同学有不同的尝试机会,特别是在统一活动制定中,要给同学一点选择余地。因为,在学习碰到障碍时,同学的学习特点不同,学习方式就不同。有的同学喜爱问老师,以求快速解决问题,也有的同学情愿自己多想一会,或者通过查询、讨论来求得解决,还有的同学则要求临时放松一下,让纷繁混乱的思绪稍稍平静一点以求得直觉的帮助,所以,要努力给同学自由,要让他们有机会选择方法。特别是在制定教学时,应该关注这一问题,因为这是求得教学实效并节约同学精力、激发同学兴趣的有效方法。 制定教学要符合同学的实际 以同学为本的课堂教学的主要活动方式,是让学习者有可能从个人实际必须要与可能展开学习活动。因此,同学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及学习能力,是老师制定教学的出发点。从这个角度说,所谓的备课,实际上就是备同学,就是了解同学的实际状况;所谓的教学制定,就是为不同的同学,起码是不同类型的同学,制定出符合他们必须要的学习计划、学习方式与学习进度。不同组别的同学学习不同的内容、完成不同的作业、采纳不同的学习方式,或许将会成为课堂教学的常态;而统一的讲解、答疑、点拨、指导,只能是同学自主学习讲座的必要补充,是就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