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给同学提供想的机会 1.大胆猜想。让每个同学在已学得的知识经验、能力水平和学习方法的基础上对问题的结果进行大胆的猜想有助于提升同学的学习兴趣,活跃思维,促进智力的进展与提升。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时,板书课题后问同学:"看到这个课题后,你们想知道什么问题?"同学们争着说:"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必须要知道什么条件?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求正方形、长方形的面积有关系吗?"这就促使同学积极寻求解决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途径。 2.充分思索。每个同学对待问题都有自己的看法。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同学思维的火花,给他们留出一份自由自在进行思索的空间。例如,在学习了分数的熟悉后,让同学取一张正方形纸,把它折出面积相等、形状相同的 4 份。大家的兴致很高,很快得出 4 种折法。 仔细学习新课程理念,转变教育观念,改变老师角色 《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出:"同学是数学学习的主人,老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因此,新课标下,老师不能再作为知识权威的代表,将预先组织好的知识体系传授给同学,而应该以激励、表扬为主,激励自由表达,成为同学学习活动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参加者和合。所以在课堂上,我们应激发同学回答的欲望,让他们有充分发表自己看法和真实想法的机会,变"一言堂"为"群言堂", 让同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例如: 在教学《十几减 8》时,我一开始就给同学制造一个悬念:"朱老师昨晚做了一个梦,你们想知道老师做的是什么梦吗?"同学们异口同声回答:"想!"这样通过激趣诱思,调动了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和同学建立了优良的平等合作的朋友关系。紧接着就讲述我的梦,"老师梦见齐天大圣孙悟空对我说,他在蟠桃树上摘了 8 个仙桃,树上还剩几个仙桃呢?梦里的问题老师怎么也解决不了,你们谁能帮一帮老师?"低年级孩子乐于帮助他人,乐于尝试解决困难,乐于展示自己的才能,一下子全都有了解决问题的欲望,全都想帮帮老师。于是,有的同学提出:假如树上原来有 11 个仙桃,那么还剩下 2 个仙桃,算式是11-8=3(个);有的同学提出:假如树上原来有 12 个仙桃,那么还剩下 4 个仙桃,算式是 12-8=4(个)……,整个过程激发了同学回答的欲望。从表面上看,这个质疑情境是老师向同学提出问题,实际上是由同学提出问题并自己去解决问题,这样创设更好地调动了同学探究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进展同学的制造性。 2 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