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18 页)Good is good, but better carries it.精益求精,善益求善。电大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 1.观察法:观察法又叫自然观察法,它是在自然条件下,对心理现象和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记录和分析的一种方法。 2.实验法:实验法是一种控制影响实验结果的无关因素,系统的探讨某些实验条件、观测与实验条件相关现象的变化,从而确定条件与现象之间因果关系的一种讨论方法。 3.认知风格:认知风格又称为认知方式,指个体偏爱的信息加工方式,表现在个体对外界信息的感知、注意、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上。 4.意义记忆:是在对事物的意义和逻辑关系理解的基础上,对学习材料的记忆,它是一种更有效的记忆方式。 5.学习:学习是个体获得知识和经验的过程,是个体适应环境的手段,通过学习个体行为或能力发生相对持久的变化。 6、社会性:社会性是生物个体通过与他所处的社会环境相互作用,学习掌握基本生产、生活知识和技能,遵从社会法律规范,成为社会人的过程。 7、意义学习: 是指在新的知识与学习者已有知识结构中的知识之间建立一种实质性的联系,即在新知识的与学习者原有知识之间建立合乎逻辑的有意义的联系。8、陈述性知识: 主要是指作为言语信息的知识,用于回答“是什么”的问题 9、原理学习: 学生能够用言语清楚地说明概念之间的关系或能够举出反映原理的例子,并不能说明学生已经掌握了所学的原理。原理学习的实质是学生能够在体现原理的不同情镜中适当地应用原理。10.迁移:学习的迁移就是指在一种情境中技能、知识和理解的获得或态度的形成对另一种情境中的技能、知识和理解的获得或形成产生的影响。1. 简述行动讨论的特点。答:(1)实践性与参加性相结合。讨论的全过程始终是对行动的诊断和干预,讨论者和老师都直接或间接地参加实施新方案。(2)合作性和参透性相结合。在典型的行动讨论中,讨论成员由专家、讨论成员、老师、行政领导人员等联合构成。他们之间相互作用,发挥各自的优势,组成整体化智囊团。(3)可变性与适应性与即时反馈性相结合。在讨论过程中,允许边行动,边调整方案;同时,在结果分析时注意实际的教育意义。2.简述小学儿童情绪、情感进展的特点。P37-38 答: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体验及相应行为的反应,它们是以个体的愿望和需要为中介的心理活动。情绪和情感是个体适应生存与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