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中药基本知识一、概念中药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应用的药物,包括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及其人工合成的药物。因为有如下说法:“药有玉、石、草、木、虫、兽,而云本草者,为诸药中草类最多也”。故常指本草。二.中药的性能1.四气四气是指药物寒、热、温、凉四种不同药性。寒凉和温热是对立的两种药性;寒和凉之间、热和温之间,只是程度上的不同,但药性相同。四气的作用药性 作用 适应证 临床表现与代表药物寒凉 清热、泻火 热证 大热烦渴、面红目赤、 凉血、解毒 阳证 舌红脉数 。如石膏、知母等 温热 温中、助阳 寒证 畏寒肢冷、面白便溏、 散寒、通脉 阴证 舌淡脉迟。如附子、肉桂等 2.五味五味主要是由味觉器官辨别出来的,或是根据临床治疗中反映出来的效果而确定的。是指药物辛、甘、酸、苦、咸五种不同味道。 味道 作用 适应证辛味 发散、行气、活血 外感表证、气滞血瘀证甘味 补养、缓急 虚证、拘急痛苦。酸味 收敛、固涩 虚汗、遗精、久泻、带下苦味 泻火、泻下、燥湿 热病、便秘、胀满咸味 润下、软坚、散结 痰核、瘰疠、便秘淡味 渗湿、利水 水肿,小便不利3.升降浮沉药物作用于人体上、下、表、里的四种趋向。升:上升举陷,趋向于上;降:下降平逆,趋向于下;浮:上行发散,趋向于表;沉:下行泄利,趋向于里。升浮药:解表、散寒、祛风、升阳、催吐作用;沉降药:清热、泻下、降逆、潜阳、止呕作用。4. 归经某种药物对某些脏腑经络的病变具有选择性的治疗作用。酸入肝;苦入心;辛入肺;甘入脾;咸入肾。5.中药毒性毒药:广义指一切药物的总称。《周礼》:“医师掌医之政令,聚毒药以供医事”。狭义指药物的偏性。《类经》:“药以治病,因毒为能,所谓毒者,因气味之偏也”。毒 性 是 药 物 毒 副 作 用 大 小 的 标 志 。 常 见 的 中 毒 原 因 有 剂 量 过 大 、 误 服 伪 品 、 炮 制 不 当 、 制 剂 服 法 不 当 、 配 伍 不 当 或 者 是 患 者 的 个体差异引起。中药常见的毒、副作用:马兜玲酸肾病(关木通、广防己、马兜玲、天仙藤、青木香等)。乌头碱类中药的心脏毒性;黄药子雷公藤、朱砂、雄黄等的肝毒性等。但也可以合理应用有毒中药,以毒攻毒,如雷公藤治肾炎;斑蝥治癌肿;马前子治风湿痹痛;砒霜治白血病等。三.中药的用法1.配伍根据病情需要和药物性能、功用,有选择地将两种以上的药物合在一起应用。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