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战斗 大政治————《八路军第 115 师平型关战斗》研读报告学员一旅模拟营三连九班 组员: 王永鹏 何志斌 陈 刚 郭 攀 李力 许 诚 雷朝庭 董文华 曹智磊小战斗 大政治-------《八路军第 115 师平型关战斗》研读报告战前基本情况简介: 1937 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针对日军对淞沪地区与华北地区展开大规模进攻得危机形势,国民党在冀、察、绥三省设立第二战区,阎锡山任司令长官。日军实行速战速决、长驱直入得战略方针,将其在华北战场作战得兵力,迅速增加至 12 个师团约 30 万人,妄图迅速占领华北,以实现其“3 个月内灭亡中国”得狂妄计划。日军侵华以来,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国民党军兵败如山倒,一溃千里,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尚无一场胜利,尤其就是南口战役与淞沪会战得失利,使国内很多人产生了悲观情绪,军心民心无比低迷,以至于出现了“皇军不可战胜”得神话。此种情况下,第一次对日作战得八路军,急需一场胜利来振奋军心民心,树立八路军得威望。华北危险,中华民族危机,紧要关头,八路军不待改编完毕,第 115 师主力即于 8 月 22 日由山西省三原地区誓师出征,开赴抗日前线,配合国民党第二战区作战。八路军在第二战区作战,阎锡山有意将八路军推到第一线,作一道挡箭牌,一要借日军之手消灭八路军,二要借八路军作战争取太原会战得准备时间。平型关在山西灵丘县一带,自古以来就就是晋、翼两省得重要关隘,北为恒山余脉,南接五台山,东通冀北,西抵雁门,地势极为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日军想要迅速吞并华北,必须先拿下平型关,打通华北得门户。日军第 5 师团第 21 旅团以其第 21 联队主力由广灵西进占领浑源县城,第 9 旅团主力由蔚县南下占领涞源,同时第 21 旅团以 2 个大队兵力南下占领灵丘县城,向平型关逼近。日军之所以选择平型关,就是因为知道平型关地理位置极其重要,就是华北门户,并且这里就是山西与河北交界得地方,比较薄弱,再者,板垣师团长错误估量八路军不可能这么快东渡黄河,严阵以待。日军通过侦察,得知国民党第二战区在平型关一带集结,以阻止其前进。为解除西面威胁,板垣师团长令第 21 旅团向西攻占平型关及以西得大营镇,控制通向太原得要道;又令在浑源得两个步兵大队,从平型关以北得小道攻进长城。为配合国民党第二战区防守平型关至内长城一线,八路军 115师沿同薄路北进,在师长林彪得率领下,进至平型关以西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