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家长要提前帮孩子做好心理准备(5 页)Good is good, but better carries it.精益求精,善益求善。幼小衔接家长要提前帮孩子做好心理准备桂载秀孩子不愿上小学,问题就出在孩子缺乏入学的心理准备上。心理专家提醒,家长应重身心准备,轻知识储备,可从以下几方面帮孩子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学习习惯。 1.培育孩子对学校的向往和对老师尊敬热爱的心情。 一般说来,孩子到了六七岁,开始艳羡小学生的生活,艳羡新书本、新书包、新铅笔盒,艳羡红领巾等,使他们产生了上学读书的强烈愿望。此时,作为家长应该细心体察孩子的情绪和心态,和孩子一道以满腔热情来迎接新生活。比如,夫妇俩一起故意用艳羡的口吻对孩子说:“宝宝长大了,真了不起,马上就要成为一名小学生了。”让孩子产生当小学生的光荣感、自豪感。开学前,要多跟孩子聊聊学校里有趣的事情,例如学校能学到更多的知识、交到更多的朋友。家长还可以讲讲自己当年刚上学时兴奋的心情,还可以提前带孩子到学校参观一下小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这些都可以激发孩子对学校的向往之情。对孩子提出的一些问题,家长可以告诉他:“你就要上学了,学校里老师会告诉你的。”但有些家长喜爱拿学校和老师恐吓孩子:“再闹,把你送学校去,让老师管你!”等等,诸如此类的语言会使孩子未入学校就产生恐惧感,容易形成心理障碍,这对孩子的入学心理准备极为有害。 2.养成必要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孩子在家庭或在幼儿园里,生活的时间性不强,脑子里缺乏时间概念。而进入小学后,首先要适应打铃上课,上课要坐在固定的位子上,要注意听讲,不许随便说话,上课时不能去厕所等等。上学前,家长一定要加强对孩子在这些方面的训练,在生活习惯上,最好制定一个与学校生活接近的作息时间表;吃饭定时定量,不乱吃零食;按规定时间完成该做的事,比如 20 分钟内完成起床穿衣、洗漱、吃饭等一系列事情。 在学习习惯上,入学前的一段日子应增加孩子宁静活动的内容和时间,帮助孩子营造一个宁静的环境。初入学的孩子往往稳定性差,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当孩子看书、写字、画画时,家长应尽量避开在旁大声讲话或看电视,最好坐在孩子身边一起看书,既能起到督促作用,又营造了学习气氛,以便入学后能尽快适应课堂学习。假如孩子比较好动,不妨进行一些关注力训练,每天进行静坐练习,以能够坚持 15 分钟~20 分钟为宜。还有,家长应该提前教孩子正确的握笔姿势,培育孩子爱护文具、爱护书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