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气候变化和节能十四五时期规划为充分把握时代机遇,统筹处理好经济社会进展与节能降碳、积 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内在联系,深化推动能源低碳革命,推动经济高质 量进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根据国家和本市应对气候变化和节能 工作总体部署,为努力实现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在碳达峰碳中和 实践进程中探究出经验、贡献力量,确保应对气候变化和节能工作继 续走在全国前列,特制定本规划。一、进展回顾“十三五”时期,深化推动应对气候变化与节能工作,率先建立 能源消费和碳排放“双控”机制,先行先试协同推动能源节约、温室 气体排放控制和污染防治工作,综合运用市场机制、标准引领、技术 推广、工程支撑、宣传引导等多重手段,取得积极成效。规划主要目 标均超额完成,能源活动碳排放进入达峰平台期,2025 年能源消费 总量控制在 65万吨标准煤,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 放分别累计下降 20%以上和 22%以上,能源利用效率和碳排放强度 保持全国省级地区最优水平。(一)绿色低碳的高质量进展格局基本形成深化落实城市战略定位,率先树立减量进展理念,经济高质量发 展迈出坚实步伐。发布新增产业禁止和限制目录,并动态调整。严格 开展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从源头禁止建设高耗能、高排放项 目。累计淘汰退出 1850 家不符合功能的一般制造业和污染企业,工 业能耗和碳排放量持续下降。积极开展绿色制造体系创建,创建国家 级绿色工厂 55家。金融、信息、科技等现代服务业优势更加凸显, 数字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四成,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先后 跨越两个万亿台阶,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和全员劳动生产率保持全国领 先。(二)能源清洁低碳化进程取得明显成效大幅减少煤炭用量,平原地区基本实现无煤化,全市煤炭消费总 量由 2025 年的 1165 万吨削减到 2025 年的 135 万吨,煤炭占能源 消费总量的比重下降至 1.5%。天然气消费占比上升到 37.2%,电力 消费占比为27.8%,实现了能源结构优化转型,化石能源内部清洁化 调整基本完成。因地制宜进展光伏、风电、地热等可再生能源,积极 增加外调绿电,制定实施强有力的光伏、风电支持政策,可再生能源 占比达到 10.4%。(三)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效果全面显现积极推广绿色建筑,累计建设绿色建筑 1.28 亿平方米,示范推 广超低能耗建筑 53 万平方米,稳步推动装配式建筑进展,新建装配 式建筑面积累计超过 54 万平方米。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