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哲学背景:(1)政治:法国大革命-弘扬批判精神。(2)自然科学:牛顿自然科学-经验分析结构。(3)人文科学:卢梭人文科学。(4)哲学思潮:唯理论【大陆理性派】和经验论【英国经验派】内容:康德为哲学提出了四个问题。(无论是思辩哲学还是实践哲学都必须面对这四个问题) 第一,我能知道什么?--认识论问题:《纯粹理性批判》(我们知识的范围,我们建立知识的大楼,我们要用什么材料)。 知性、感性、直观、范畴、时间、空间,这些都是大楼的构建。我们要明白它们是什么,怎么用。他们都在经验的范畴之内。 认识论是首要的问题第二,我应当做什么?--道德问题:《实践理性批判》(这是自由意志,作为一个自由人,我们应当做什么) 第三,我可以希望什么?--宗教问题:《单纯理性范围内的宗教》(当我根据应当做了的时候我可以希望什么?宗教解决道德和自然的统一。自然是为了幸福,知识是为了幸福) 德福一致,你所获得的幸福,和你的道德是否匹配,但这实际上是不可能的,因此成为一种宗教问题。 康德把前两个问题统一起来,就出现了第三个问题,只有上帝能做到。 第四、人是什么?--人类学问题 :属于人类学的问题,认识问题、道德问题,和宗教问题,都是人的问题。康德的人类学是先验的人类学,探讨人的本质。真、善、美——知、意、情真:就是求真,是对自然的认识的不断追求。 体现为对知识的追求和积累 表现形式:科学善:就是实践中道德的最大追求和目的。 体现为意志力 表现形式:宗教美:是情感的最大体现。 体现为人的情感 表现形式:艺术三者在哲学中到达统一。第一部分《纯粹理性批判》1、批判纯粹理性主题:法国革命前就是以理性的法庭来裁决一切,因此对于理性本身应该加以考察和批判。之所以对理性本身加以批判,是因为形而上学最终的目的是:1、为人的认识和科学 2、为人的道德和幸福。因此哲学的目的:1、掌握自然必定性 2、发扬人的自由精神。要实现哲学的目的和完成形而上学的目的都必须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上,以往的理性未经批判承担不了这样的使命。通过批判建立自然界的和道德的理性的法庭。为自然和自由立法。通过批判建立自然的(科学的)理性法庭就是《纯粹理性批判》的主题第一部分 序言:1、哥白尼式的革命:不是知识符合对象,而是对象符合知识。对象的知识是主体建立起来的。2、认识三个阶段:感性、知性、理性 三者都有先天的原则或基础。3、现象和物自体的划分:反对独断论—超出现象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