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永辉超市超级合伙人制度整个超市业的一大问题是,一线员工干着最脏、最累的活,却拿着最低微的薪水,整个行业员工的流动性更是高的要命。永辉超市董事长张轩松曾在一次进店调研中发现,当一名一线员工每个月只有 多元的收入时,他们可能刚刚温饱,根本就没有什么干劲,每天上班事实上就是“当一天和尚敲一天钟”而已。顾客几乎很难从他们的脸上看到笑容,这对于网络冲击下的实体零售业来说,更是一个巨大的问题。假如一线员工是一种‘当一天和尚敲一天钟’的状态的话,在他们码放果蔬的时候就会出现‘往一边丢’、‘往那一砸’的现象,反正卖多少都和我没关系、超市损失多少果蔬也和我没关系。受过撞击的果蔬通常几个小时就会变黑,这样就无法吸引消费者走进购买,进而对整个超市造成影响。超市员工怠工原因:激烈的市场竞争让零售企业更多的关注于如何猎取外部客户,既包括维系老顾客,又包含吸引新的客户。但是过度的竞争却也让企业忘了她的“内部客户”,也就是员工,尤其是一线员工。尽管内部客户给企业带来的是“间接受益”,但他们对消费者的购买、购买行为有着不小的影响:假如非要根据数据来折算的话,那么内部员工的意义是,他们到底是让%客户能多买一点,还是让%客户少买一点。可问题在于,直接提升一线员工收入的情况也是不现实的:1、单纯增加员工薪资,就会增加企业成本负担,影响超市盈利;2、加多少合适,加多了老板不同意,加少了激励性弱,效果短暂。比如永辉超市在全国有 万多名员工,假如每人每月增加 元的收入,永辉一年就要多付出 多万元的薪水一大概%的净利润。况且 元对于员工的激励是微小的,效果更是短暂,总不能每隔几个月就全员提薪 元吧。为此,既为了增加员工的薪酬,也为了节约成本(果蔬的损耗)以及提升营运收入(吸引更多消费者的购买),所以永辉超市在执行副总裁柴敏刚的指挥下开始了运营机制的革命,即对一线员工实行“合伙人制”。永辉采纳的合伙人制度最早的合伙人诞生于 10 世纪前后的意大利、英国等国。当时海上贸易很赚钱,有人说,我想做这事,但我不懂航海,我可以出钱,另有人说,我懂航海,但我钱不多,我可以出力。于是,两者展开了合作,利润各半。自然而然地,这就逐步形成了资源互补下的利益共同体。现在基本上可以认为市面流行有三种合伙人模式:1、合伙人就是名义股东(即股份),也有的将实际股东称为合伙人,这只是名称上的转变。2、由于公司治理结构的需要,注册有限合伙企业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