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如何使用辅助资源1.过于形式化的应用。有的数学课件好像把整个教案搬上屏幕,上课〔老师〕只必须点击鼠标,对其他教学手段置之不理。原本的讲解变成了计算机的播放,知识表示单调而且缺少新意,类似于"课本搬家'。这些只是简单应用计算机的演示功能,背离了"以同学为中心'的教育思想,缺乏对教学内容的深化剖析和对同学的启发,不利于培育同学独立思索、自主探究、灵活运用的优良习惯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老师应该对合适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内容加以精选,教学中用黑板就能生动讲清楚的问题,不要去搬弄计算机。过多、过滥的电子板书容易造成同学的视觉疲乏,难以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 2.课件制作使用不当。贪求多媒体的形式华丽,而不顾及教学效果。过多的动画、图像导致课件过于花哨,分散同学注意力,造成知识点模糊。因此,必须明确计算机的辅助作用,教学课件应重在内容,而不是外在的"美'。注重演示效果,忽视了知识的形成及进展过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仍然是重"教'而轻"疏导',这样做不利于培育同学的认知能力,更不能激发同学的求知欲望和探究精神。 3.过分追求快节奏。计算机辅助数学教学固然可以节约老师作图、板书时间,加快课堂节奏,增加课堂密度,但有时欲速则不达。在课堂上,老师把教案搬上屏幕,讲课只必须点击鼠标,配上讲解。当同学正在思索这一页的问题时,屏幕已经显示到下一页的内容。或正在解题过程中,屏幕上已经显示出解题思路、步骤和结果,同学可能会放弃自己的思索,或者跟不上屏幕的节奏,对知识点衔接不好。不利于同学的独立思索,遏制同学思维能力的进展。同学学习有一个熟悉、思索、探究的过程,必须处理好计算机速度"快'与同学学习"慢'之间的关系,多给同学动手的机会,给同学充分想象与革新的空间。 2 多媒体课堂教学的特别优势 (一)情境逼真,激发同学学习数学的兴趣 由于初中生有意注意时间短,持久性还不够,往往影响到课堂学习效果,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同学对数学的向往,培育优良的数学兴趣和愿望,在数学教学中是很重要的。例如,在教学二次函数的熟悉时,由多媒体课件演示抛物线、双曲线等;然后去掉屏幕上的实物画面,只留下闪耀的三个点,并配有声音说:"同学们,你们熟悉我们吗?我们这些坐标可以确定函数式!'通过这样动态显示,将那些看似静止的事物活动起来,化静为动,使同学获得正确、清楚的概念。利用多媒体技术为老师顺利进行教学提供了形象的表达工具,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