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如何大胆放手老师和同学合作探究问题 要培育同学的批判性思维,必须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要让同学从师生关系中体验到平等、自由、尊重、信任、理解和宽容,要激励同学在课堂上提出不同看法,怀疑书本结论,怀疑老师和同学的观点,激励同学不拘泥于现成的知识,勇于海阔天空地"异想天开',为同学创设一个心理自由、安全的课堂氛围。 课堂教学老师是同学的合,这样的道理看似简单,实质包涵着深化的教育思想,包涵着精妙的教学方式和艺术。波利亚说:老师在课堂上讲什么当然很重要,然而同学想的是什么?却千百倍的重要。老师要想与同学思维"同频共振',就必须站在同学的角度去批阅将要学习或正在学习的内容,思同学之所想、答同学之所疑、纠同学之所错、解同学之所难、享同学之所乐、补同学之所忘,在数学教学中时时到处以同学进展为本。 老师引导同学学习数学 第斯多惠说:"一个真正的老师指点给同学的不是已投入千百年劳作的现成大厦,而是促使他做砌砖工作,同他一起建造大厦,教他建筑。'数学老师的教学应该是不断地出现问题,让同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数学的例题、习题课的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延伸、改变问题的方式培育同学的探究习惯,培育同学的革新能力。例如,在学习概率问题时,我们平常大多运用彩票的例子分析,如"15 选 5'计算中奖的概率是多少等等,这时我们可以引导同学分析"15 选 5'的彩票规则中,选中 3 个的概率是多少?选中 4 个的概率是多少?以此来激发同学的探究热情,引导同学解决实际数学问题。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而不是数学活动结果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互相交往、积极互动、共同进展的过程,是"〔沟通〕'"合作'的过程,是平等"对话'的过程。在这样"宽松'"和谐'的环境中,同学养成探究习惯,形成革新的能力。 当然,老师作为同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还必须要师生共同开发教材。新课程注重同学革新精神的培育。要培育同学的革新精神,老师首先要有革新精神,要用教材教,而不能教教材,要打破教材的局限和束缚,制造性地使用教材,走出课本、高于课本,努力探究最正确的教学方式、方法,使同学的数学素养真正地得到提升。 2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抓住生活现象,引进数学问题 例如,学习《小数加减法的计算》,老师可以安排同学到超市帮助家长购物,并让同学将购物小票带进课堂,向同学介绍购买的商品,提出问题一起解决。例如"一支铅笔和一个笔记本一共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