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环境下公允价值计量的思考 【摘 要】 在许多经济事项的处理中,公允价值计量得到初步应用。但由于受经济进展环境、市场化程度的影响,要使其充分发挥作用,普遍推广应用,还需进行深化讨论。本文通过典型业务分析和影响因素分析,对我国新经济环境下运用公允价值计量进行探讨。 【关键词】 公允价值; 计量; 影响因素; 展望 在新准则中,公允价值的应用是最大亮点之一,在许多经济事项的处理中,多次使用了公允价值的概念。其在会计准则中占主导地位是大势所趋,但在实践中,由于人们对其理解尚浅,执行中容易出现偏差。 一、公允价值的概念和应用范围 从理论上讲,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和债务清偿的金额。公允价值的公允性在于公平交换中,交易双方不受其他方任何因素的影响下所确定的、交易双方都能接受的交易价格。存在市场交易的情况下,交易价格即为公允价值。公允价值是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现值和现值等会计准则体系中最重要的计量方式之一。 为了防止公允价值被滥用而出现利润操纵,准则严格法律规范了运用公允价值的范围,其中存在活跃市场的金融资产或金融工具应当以公允价值进行计量。在其他准则计量中设定了前提条件,对每一项会计要素,基本准则都无例外地强调,只有在能够可靠计量条件下才可确认。同时考虑到中国市场进展的现状,还是以谨慎性原则为指导思想,企业可以根据市场成熟条件以及交易性质等自主选择使用公允价值,其本质是一种基于市场信息的评价,但在实施中,公允价值的确认还是存在人为因素的影响。 二、采纳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典型业务分析 从以上相关分析可以看出,只要公允价值能合理取得,并且能可靠计量,就允许使用公允价值,从而更能体现企业真实的市场价值。保证推广公允价值的计量有利于企业的资本保全,但在运用公允价值计量时还存在一定的影响因素,影响着企业的利益。笔者就以下几项主要业务采纳公允价值的情况进行剖析。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情况分析 新准则在《企业会计准则第 7 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规定,换入资产和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企业应当以公允价值进行计量。同时企业应当关注交易各方是否存在关联方关系,关联方关系的存在,可能导致发生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不具有商业实质。也就是说,关联方之间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用账面价值进行确认,不确认损益,并且交换后在各方的账面上进行资产核算与管理,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