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社会是科学进展观的内在本质与核心 [摘要] “科学进展观”与“和谐社会理论”的关系,不仅具有共同的核心,而且具有内在本质的一致性,但二者的地位是不同的。“科学进展观”是贯穿“和谐社会理论”的主线和理论基础,处于统领的地位,“和谐社会理论”是“科学进展观”的中心内容,揭示了坚持“科学进展观”的目的任务。 [关键词] 科学进展观;和谐社会理论;关系 从胡锦涛同志提出科学进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以来,“科学进展观”与“和谐社会理论”的关系就成为人们倍加关注的重要问题。 一、“科学进展观”与“和谐社会理论”具有内在本质的一致性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明确提出“科学进展观”,即“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进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进展”。这一进展观既是对我党各个时期进展理论的全面继承,也是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新的科学总结,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有新的进展,成为我党当前统领和指导各项工作的指针。 “科学进展观”首先是全面的进展观。它要求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都得到良好进展。假如只有经济的进展,而没有政治和文化的进展与之相匹配,社会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进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全面进展、全面进步的社会,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提升的过程。就经济的全面进展而言,包括经济增长速度、方式、经济结构的优化、人们经济生活的质量以及经济进展过程中的效率与公平等等,都得到良好的进展。就政治的全面进展而言,包括社会政治意识的科学性,政治制度的先进性,政治行为的合法性、合理性等等的进展。其中,核心是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就文化的全面进展而言,包括思想道德的进展、科学技术的进展、教育的进展,关键是人们的综合素养的进展。胡锦涛同志说:“全面进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动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进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所以,科学进展观反对“单打一”、反对片面性,强调系统性、整体性、全局性、均衡性。 其次,“科学进展观”也是协调进展观。它要求统筹兼顾社会的整体、全局、长期的进展,包括系统的内在诸要素、诸方面、诸领域,以及彼此之间关系的相互衔接、相互促进,形成良性互动等等。胡锦涛同志说:“协调进展,就是要统筹城乡进展、统筹区域进展、统筹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