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电厂焊接事故种类及防范措施1 火灾火灾的危险源主要有:气焊火焰、电弧、熔渣、铁液飞溅、气体自燃等。火灾的发生就是上述危险源与易燃、可燃物品相接触而引起的。因此,针对火灾的防范措施主要有:焊接作业场所不得存有木材(屑)、油脂或其他易燃、可燃物品等,以上物品一般应距工作地点 10 m 以外;露天进行焊割作业要实行防风措施,以防火星飞溅,当风力超过 5 级时,不宜进行焊割作业;不管在平地还是高空作业,都要实行措施防止金属熔渣的飞溅和掉落,在离开现场前,必须进行检查,确认无火种留下;气焊时对气瓶及减压器的使用、维护必须根据有关规程、规定进行,不得受热、受冲击、沾染油脂等;在可能引发火灾的场所附近进行焊接作业时,必须备有必要的消防器材。2 爆炸爆炸的危险因素主要有:气瓶及减压器的不正确合理使用,气焊气割工作的不正确操作,燃料容器及管道的不正确焊割工作,带压容器及管道的不正确焊割工作。爆炸的发生主要是在工作中违反了有关安全管理规定、规程或安全操作章程等引起的。因此,针对爆炸的防范措施主要有:氧气瓶和乙炔气瓶应当根据相关规定定期检验,使用期满或送检不合格的气瓶,均不得使用;禁止把氧气瓶与乙炔气瓶或其他可燃气瓶、可燃物同车运输;在运输、储存和使用过程当中,避开气瓶剧烈震动和碰撞,防止脆裂爆炸,气瓶应有瓶帽和防震圈;气瓶应避开直接受热或阳光曝晒;操作中氧气瓶距离乙炔瓶、明火或热源应大于 5 m;在运输、储存和使用过程当中,避开氧气瓶及减压器沾染油脂;气焊和气割工作现场存在爆炸性粉尘或其他危险因素时禁止作业,易燃易爆物品应距工作地点 10 m 以外;不得直接在水泥地面上切割金属材料,气焊、气割工作发生回火时应当立即实行相应的措施关闭氧气、乙炔调节阀,氧气、乙炔胶管或减压器燃烧爆炸时,应当立即关闭气瓶的总阀门;燃料容器及管道、带压容器及管道的焊割工作必须要有严密可行的事故预防措施方可进行,否则不得进行。3 触电触电的危险因素主要有:易导电的焊接作业现场环境(如潮湿、金属容器等),漏电的焊接设备、工器具等。触电的发生主要是操作中违反有关安全管理规程、规定,造成人体与导电体相接触而引起的。因此,针对触电的防范措施主要有:在金属容器内及其他金属结构上的焊接,或在潮湿的环境中焊接,更要加强个人防护,必须穿绝缘鞋、戴皮手套、垫上橡胶板或其他绝缘衬垫,并设监护人员,遇到危险时可以立即切断电源;操作中严禁随意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