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评现场踏勘流程及技术沟通规定一、现场踏勘流程1、目的与作用现场踏勘是环评工作工作的基础,以此获得第一手资料和直观认知并辨识建设项目选址与周边环境相关规划的协调性,同时对环评工作的进一步开展确立基本前提。2、踏勘方式a)查阅资料,去现场前查阅资料,对拟踏勘地点有初步了解(电子地图、三维地图、Google Earth 以及附近做过项目图件)。b)现场察看,自己在现场实地观测,测量,必要时进行拍照、摄影(工具:测距仪、相机)。c)与业主座谈沟通,了解相关信息(如项目附近村名、组名,河流名称,周边空地规划用途等)。d)走访农户、项目所在地地方官员等,掌握相关资料(区域规划、环保规划、土地运用规划等相关资料)。3、项目现场踏勘重要内容a)项目地点、厂界范围、建设规模、性质等。项目地点,指项目所在地州市、县(市)、乡(镇)、村或开发区行政所在地名称;厂界范围,指项目规划建设区域的长宽范围和四至。范围要在拟定重要参照物(定点)的基础上,依据现状或地形进行确认;建设规模,涉及项目建设总规模和分期规模、进展规划项目性质指新、改、扩、迁建等,原有项目所在区域地点;项目周边其它公司情况,其他工业公司所处位置、名称、生产销售何种产品、规模、排污情况。b)了解项目区域产业定位、经济社会总体规划、土地运用总体规划和环保规划。6 项目规划建设区域的自然条件:涉及规划建设区域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土壤等。水文地质踏勘应重要了解项目规划建设区水源保障情况,项目取水来源、排水体制、纳污河流;并对重要水源进行实地察看,了解周边重要水体及纳污水体的水文特性、重要水工设施的运营规律等(闸开闸、闭闸及泵站开关情况),水源保护区范围、水源取水位置、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范围、取水量等。关于涉及到新设立排污项目,还需得到河道管理部门及水行政管理部门批准。d)土地运用现状:涉及土地运用类型、性质,土地运用结构,土地开发运用限度等。土地运用现状应以最新变更的数据为依据,有定点图、相关规划文献。e)项目区域规划建设的基础设施:涉及与项目建设有关的已有的水利、交通、电力、林网、污染集中处置、集中供热等基础设施的现状,以及正在建设或拟建且贯彻了建设资金的基础设施的情况,规模、能力等信息;因分期建设,规划规定的暂未配建的计划建成时间、规模等;与项目有关的设施目前及拟有的能力、余量等信息。需要了解集中供热及供热管网建设方案和计划、污水解决厂解决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