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师大版)六年级科学下册1.显微镜的发明与发展教学内容1、显微镜的发明与发展课时安排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显微镜的发明与发展。2、初步了解科学技术是相互促进的。3、学习使用普通光学显微镜。4、发展观察能力。教学重点:1、初步了解显微镜的发明与发展。2、学习使用普通光学显微镜。教学难点:学习使用普通光学显微镜。突破难点重点方法:教学准备:1、显微镜、玻片标本2、显微镜的发明资料教学环节时间师生活动设计意图复备导入新授(一)让学生用放大镜观察物体,为了解显微镜作铺垫。1、学生分组,观察一些物体。(注意放大镜的正确使用)2、学生实事求是的描述看到的现象(体会放大镜的不足)(二)学习使用放大镜1、认识普通光学显微镜的各部分名称和作用知识延伸课堂小结目镜:含有一个透镜。物镜:放大倍数不同的低倍透镜和高倍透镜。镜筒:上面装有目镜,下面装转换器和物镜。转换器:装有物镜,可以转动,每转动一次可以将一个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置于镜筒下。载物台:放置标本的平台。标本夹:把标本固定在载物台上。通光孔:可以让光线通过。反光镜:反射光线,照亮载物台上的标本。准焦螺旋:转动螺旋可以使镜筒靠近或远离载物台,以便看清标本的像。镜臂和镜座:显微镜的躯干。2、显微镜的使用方法:(配合教材第6页)(1)取镜和安放(2)对光: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3)安装玻片标本(4)观察(5)用文字或图画记录观察结果(6)观察完毕,整理显微镜。3、学生练习使用显微镜4、对于使用过程中的问题进行讨论,如:对于透光不好的标本,怎样观察?5、讨论、汇报:用放大镜和显微镜进行观察的时候有什么不同的发现?(描述、比较用放大镜和显微镜观察到的现象的差异。放大镜与显微镜在探究活动中的作用)(三)学习显微镜的范明和发展过程,初步了解科学技术是相互促进的。1、第一架显微镜是荷兰眼镜匠詹森父子在1590年前后制成的。(社会背景:荷兰的眼镜制造业比较发达,透镜的研磨技术居世界首位,对各种透镜有较多的了解。由于社会的需要,在荷兰首先发明了显微镜。)2、胡克等科学家利用显微镜的科学发现。3、阿贝根据光学研究的成果,提出改进光学显微镜的方法,人们最终制成了现代的光学显微镜。4、电子显微镜的发明。5、讨论:通过了解显微镜的发明与发展,我们知道什么道理?教学评价1、初步会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2、初步了解科学与技术是相互促进的。板书设计显微镜的发明与发展1590年詹森父子(1)取镜和安放胡克(2)对光阿贝(3)安装玻片标本(4)观察(5)记录观察结果(6)观察完毕,整理显微镜课后反思习题设计(首师大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2、制作简易显微镜教学内容2、制作简易显微镜课时安排教学目标:1、发展对科学技术的兴趣。2、设计制作简易显微镜,发展设计和动手制作能力。3、了解通过对两个放大镜的一种组合观察,与通过普通显微镜观察物体,二者所依据的原理是相同的。教学重点:1、设计制作简易显微镜,发展设计和动手制作能力。2、了解通过对两个放大镜的一种组合观察,与通过普通显微镜观察物体,二者所依据的原理是相同的。教学难点:学生通过经历科学设计的一般过程,发展设计与动手制作能力。突破难点重点方法:教学准备:两个普通放大镜、玻片标本、一个透明饮料瓶、一根塑料吸管、塑料片等教学环节时间师生活动设计意图复备活动导入新课课堂小结(一)考察有关现象,确定问题1、用一个放大镜观察物体。2、用两个放大镜按适当的距离组合起来,观察物体。靠近眼睛的放大镜相当于目镜靠近物体的放大镜相当于物镜两个放大镜自己间的距离相当于镜筒的长度前后移动两个放大镜相当于调整显微镜的准焦螺旋,使透镜远离或靠近被观察的物体。3、说一说,在这个活动中,哪些活动相当于普通显微镜的原理。4、小结:通过两个放大镜的组合观察物体,与通过普通显微镜观察物体的原理是相同的。5、提问:可以利用两个显微镜制作一个简易的显微镜吗?怎样制作?(二)根据材料,设计方案1、出示制作材料2、根据材料,讨论、绘制设计图3、交流设计方案(三)选择方案,进行制作初步制作好的简易显微镜,要细心调试。如果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