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良县中医院心脑病科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情况分析总结(2025 年)一、基本情况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病)就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得第二批优势病种之一,从2025年7月至2025年7月,陆良县中医院心脑病科纳入临床路径应用中医诊疗方案治疗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病)住院患者共852例,平均住院日12、3天。应用得主要治疗方法有:中药汤剂、中成药、耳针、针刺、外治法(穴位贴敷)。二、诊疗方案应用情况分析(一)诊疗方案中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中药饮片使用率94、2%,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液)使用率100%,中医特色疗法使用率96、1%,辨证施治率100%。其中,辨证应用口服中药汤剂449例(94、2%),辨证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852例(100%),辨证选择口服中成药789例(3、8%),耳针治疗564例(38、5%),针刺43例(3、2%),外治法(穴位贴敷)治疗456例(73、1%),内科基础治疗852例(100%)。(二)应用情况分析从以上数据可以瞧出,临床应用较好、接受度较高得为口服中成药、口服中药汤剂及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其次为穴位贴敷与耳针治疗,而及针刺应用较少。分析其原因,主要为:1.该病患者住院时程短,无论医师或患者意愿都倾向选择起效较快得静脉制剂,所以中药静脉制剂在急重症中应用普遍;2.患者临床症状多样,且中医医院就诊得此类患者老年人居多,合并症亦较多,针刺治疗往往不能兼顾,所以除非患者拒绝,临床医生多选择口服中成药、中药汤剂,较少应用针刺治疗;3.穴位贴敷及耳针因操作简便、作用较针刺持久,痛苦较小,也有较高接受度与依从性;且接受培训得护士即可操作,患者亦可随时自我治疗,故临床可操作性较强;4.方案中推举得平衡针、腹针及推拿按摩等治疗方法,因科室医师未经过相关培训,相关经验不足,故均未实施。三、疗效评价与分析(一)总体评价852例患者中,症状改善798例(95、1%),体征改善631例(59、6%),理化指标改善320例(38、4%);临床好转831例(98、1%),无变化13例(1、9%)。(二)疗效分析1.改善症状:眩晕症状减轻749例,持续时间缩短42例,发作次数减少47例。2.改善相关体征:收缩压下降40-60mmHg548例,舒张压下降20-40 mmHg429例,同时下降589例。3.改善预后:较长期辨证使用中药,可预防复发,减少心血管事件得发生。 三、优化方案:(一)治疗方案得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眩晕诊疗方案”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