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跟踪检测(十七)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一、选择题堰塞湖是由火山熔岩流、冰碛物、山崩滑坡体等堵截山谷、河谷或河床后贮水而形成的湖泊,堵截物质称为堰塞体,往往不够稳定,容易垮坝。读图,回答1~2题。1、图中三个聚落都受到堰塞湖的不利影响,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是()A、a、b、cB、b、c、aC、b、a、cD、c、b、a2、与图中聚落分布规律最相似的地区是()A、青藏高原B、江南水乡C、东北地区D、内蒙古高原解析:1.B2.A第1题,从图中可知堰塞湖已将b聚落淹没,影响最大;堰塞体垮坝后对c聚落影响也很大;但对a聚落影响最小,故选B项。第2题,图中聚落分布在河谷地带,故与青藏高原相似。下面的左图为古镇分布示意图,右图为该古镇内街道走向示意图。据此回答3~4题。3、下列关于图中河流和古镇的说法正确的是()①河流在ac段形成曲流的主因是地转偏向力②古镇在该区域选址的主因是水源和地势③河岸d沉积作用最强发生在夏季④河岸c决堤的概率高于河岸a和d⑤相对于河岸a、b和c,河岸d在洪水期最不易决堤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③⑤D、③④⑤4、古人对该镇街道走向的设计最有可能是为了()A、沿等高线布局,节省成本B、疏风防寒C、通风散热D、和河流走向保持一致,使交通便利解析:3.B4.C第3题,从图上可以看出,古镇位于河流凸岸处,取水方便,且位于河流上游地区,地势稍高,可避免洪水威胁。因此古镇在该区域选址的主因是水源和地势。由图示经纬度可知,该区域位于我国南方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较多,河流流量较大,挟带的泥沙较多,因此,河岸d沉积作用最强发生在夏季。河流在ac段形成曲流,这主要是受弯道环流的影响。由于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故河岸c决堤的概率高于河岸a和d;河岸d位于下游地区,在洪水期相对于河岸a和c更易决堤。第4题,由上题分析可知,该区域位于我国南方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盛行东南风,街道呈西北—东南走向,可起到通风散热的作用。(2019·揭阳模拟)古诗曰:“莫问桑田事,但看桑落洲。数家新住处,昔日大江流。”结合图和所学知识,完成5~7题。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河流的东岸是侵蚀岸B、河流流向为自南向北流C、乙岸河床较陡宜建河港D、“新住处”多位于乙地6、“莫问桑田事,但看桑落洲”中桑落洲即指江心洲,多位于河流下游,一般是由于()A、河道凹岸流水侵蚀而成B、河道变宽之处,泥沙淤积而成C、河流涨水淹没沙洲而成D、河流水位下降,河床露出而成7、几条引水至小镇的线路中,方案设计较合理的是()A、①B、②C、③D、④解析:5.D6.B7.A第5题,根据“河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规律,结合图中信息可知,河流的东岸(乙地)为凸岸,以堆积作用为主,是堆积岸,所以“新住处”多位于乙地;河流的侵蚀岸适合建设河港,即图中甲地;根据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弯曲方向相反规律可知,河流流向为自北向南。第6题,由于河流下游地形平坦,在河道变宽之处,河流流速变慢,挟带泥沙的能力变弱,泥沙容易淤积而形成江心洲,B正确。第7题,图中四条引水线路中,只有线路①可以自流,而且线路①的水源地位于河流上游,水质最好。过去,山区公路多为“之”字形盘山公路。现在,修建高速公路则是逢山开道,遇沟建桥,尽量取最短距离(如图)。据此完成8~9题。8、早期山区公路选线多为“之”字形,主要是考虑()A、气候因素B、居民点分布C、地形因素D、工业分布9、现在在山区修建高速公路不呈“之”字形,其主要原因有()①经济实力的增强②汽车性能的改善③科技水平的提高④为节省投资A、①③B、②③C、③④D、②④解析:8.C9.A第8题,早期山区公路选线多为“之”字形,是因为山区坡陡,公路要沿着等高线延伸方向修建,这样可使线路坡度较缓,安全性较高。第9题,高速公路突出高速,要尽量走直线;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科技水平的提高,在山区修建高速公路可遇山挖隧道、遇沟搭桥,使道路尽量沿直线延伸;汽车性能的改善与山区修建高速公路不呈“之”字形关系不大;逢山开道、遇沟建桥成本更高,投资更多。读某地城市略图,该市现在计划再修建甲乙两条市外快速通道,结合地形和河流,完成10~11题。10、该城市布局最主要的区位因素是()A、矿产资源的分布状况B、政治经济的发展C、交通运输的需要D、地形和河流的分布11、交通线路的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