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一)发病与预防(2)【提要】以整体观念论述人体健康与疾病的内、外因;疾病发生的途径,以及预防疾病、早期治疗的意义和方法。【原文】夫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若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客气邪风,中人多死。千般疢难,不越三条:一者,经络受邪,入脏腑,为内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三者,房室、金刃、虫兽所伤。以此详之,病由都尽。若人能养慎,不令邪风干忤经络;适中经络,未流传脏腑,即医治之。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纳、针灸、膏摩,勿令九窍闭塞;更能无犯王法、禽兽灾伤,房室勿令竭乏,服食节其冷热苦酸酸辛甘,不遗形体有衰,病则无由入其腠理。腠者,是三焦通会元真之处,为血气所注;理者,是皮肤脏腑之文理也。【词解】1. 禀——禀承、承受之意。2. 五 常——木、火、土、金、水五行运化的规律。3. 风 气——指整个自然界四时气候的变化而言。4. 元 真——元气(真气、正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是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机能5. 客气邪风——外来曰客;不正曰邪。外来的不正常气候(致病因素)。6. 疢 难——原意指灾难。此处指疾病。7. 养 慎——养,内养正气;慎,外慎风寒。8. 干 忤—— 干者犯也;忤者逆也。侵犯之意。9. 王 法——国法10. 正气充足——气血营卫运行通畅,能适应气候的反常变化——人即安和;(二) 五邪中人(13 条下)【原文】清邪居上,浊邪居下,大邪中表,小邪中里,谷饪之邪,从口入者,宿食也,五邪中人,各有法度,风中于前,寒中于暮,湿伤于下,雾伤于上,风令脉浮,寒令脉急,雾伤皮腠,湿流关节,食伤脾胃,极寒伤经,极热伤络。【词解】 1. 五邪——风、寒、雾、湿、宿食五种致病因素。2. 法度——规律。3. 前——午前。4. 暮——日暮,即傍晚,包括午后。5. 谷饪之邪—— 指饮食之邪,即宿食。6. 清邪——雾露之邪,属天之气,自上而下,损害人的上部、皮腠。7. 浊邪——水湿之邪,属地之气,重浊下趋,侵袭人的下部,流注关节8. 大邪——风邪,风为阳邪,其性轻扬泛散,主升发、开泄,午前为阳,故风易在午前伤人,侵袭人体多中肌肤之表。9. 小邪——寒邪,寒为阴邪,其性紧迫慓悍,主收引,午后为阴,故寒邪易在午后伤人,侵袭人体多中于经络之里10. 谷饪之邪——饮食之邪,饮食从口而入,本为人体营养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