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得讨论进展原发性痛经(Primary Dysmenorrhea,PD)就是指月经前及行经期间,下腹及腰部痉挛性痛苦,严重时伴有恶心、呕吐、肢冷,且不伴有明显得盆腔器质性疾病。本病多见于未婚或未育青年妇女,国外报道原发性痛经发病率为43%~90%,国内报道痛经发病率为33、19%,其中原发性痛经占36、06%。目前西医治疗PD主要包括非甾体类抗炎药、口服避孕药、钙离子阻滞剂、β-受体兴奋剂等,疗效肯定,但均具有不同程度得副作用,且缺乏远期疗效,停药腹痛又作。近年来得临床资料显示,中医疗法具有满意得近期疗效与远期随访疗效,尤其就是针灸疗法,具有很好得推广价值。现将近10年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得讨论进展概述如下。1 原发性痛经得病因病机本病中医学又称“经行腹痛”。《诸病源候论》中认为"妇人月水来腹痛者,由劳伤血气,以致体虚,受风冷之气客于胞络,损伤冲任之脉。"明代《景岳全书》云"经行腹痛,证有虚实。实者或因寒滞,或因血滞,或因气滞,或因热滞;虚者有因血虚,有因气虚。"中医学认为,本病与冲任、胞宫得周期性生理变化密切相关,病位在子宫、冲任,以“不通则痛”或“不荣则痛”为主要病机;常由邪气内伏或精血素亏,更值经期前后冲任二脉气血得生理变化急骤,导致胞宫得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或胞宫失于濡养,“不荣则痛”,故使痛经发作。临床上分为气滞血瘀、寒凝血瘀、气血虚弱、肾气亏损等证型。治疗以散寒通络、调理气血冲任为主。现代医学认为痛经主要与人体得神经系统、内分泌、免疫功能等因素有关。2 治疗方法针灸直接刺激经络系统,疏通脏腑,调理气机,还可以调节内分泌,改善血液流变性,解除痉挛性收缩,改善子宫微循环,从而达到止痛之目得。大多数医者在应用针灸治疗痛经时用得就是多穴处方,强调辨病为主,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有一部分医家仅用双穴治疗痛经,用得最多得双穴处方就是三阴交配合谷,三阴交调经,合谷止痛。针灸选穴应用频率由高到低排列为:三阴交、关元、足三里、气海、中极、次髎、子宫、血海、地机、合谷、太冲[1]。2、1毫针Caroline A、 Smith[2]将原发性痛经主要分为气滞血瘀、寒凝胞宫、湿热下注、气血不足、肝肾不足等型,以针刺公孙、归来、中极、次髎、地机、三阴交为主,根据不同证型加减穴位,治疗原发性痛经患者92例,痛苦及相关症状改善明显优于假针灸组,尤其就是心情改善与止痛药减少方面。V、Iorno[3]辨证选穴治疗非甾体抗炎药抵抗得痛经患者15例,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