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 节 电磁波的海洋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电磁波的产生。2.知道电磁波怎样传播,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知道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3.了解电磁波的应用及其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演示实验,了解电磁波的产生,联系生活实际了解电磁波的传播。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电磁波的学习,激发学生敢于向科学挑战、热爱科学的情感。教学重点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教学难点电磁波的波长、波速和频率的关系。教具准备水槽、木棍、音叉、铁架台、小球、收音机、千电池、导线、手机、塑料袋、木盒、真空罩、多媒体课件。\s\up7()新课引入生活中我们收听广播、看电视节目,广播中的声音怎么能从很远的地方传到这里呢?看到的电视节目的图像是怎么从荧屏上得到的呢?从疑问中导入课题电磁波探究点一 电磁波是怎么样产生的活动 1:我们前面提到过水波、声波。用实验来说明什么是水波、声波。实验 1:手持木棍,让木棍下端接触水槽水面上,水面上有一圈一圈凸凹相间的状态从木棍接触水面处向外传播,形成水波。实验 2:两个音叉并排放置,并离得很近,敲击其中一个音叉,和另一个音叉接触的小珠被弹起。音叉振动时,在空气中会有疏密相间的状态向外传播,形成声波。声波看不见,摸 不 到 , 但 声 波 传 到 我 们 的 耳 朵 , 会 引 起 鼓 膜 振 动 , 使 我 们 产 生 听 觉 。活动 2:看完以上两个实验,那么思考电磁波是怎样产生的?请看看演示。打开收音机的开关,将调谐旋钮旋至没有电台的位置,将音量开大,取一节干电池和一截导线,拿到收音机附近,先将导线的一端与电池的负极相连,再将导线的另一端与电池的正极相摩擦,它们时断时续地接触,从收音机里听到什么?同学们交流、讨论后回答:在收音机里听到“喀喀”的杂音。这是因为在导线与电池组成的电路中产生了快速变化的电流,变化的电流产生了电磁波,收音机接收了这一电磁波,并把它放大转换成声音,这就是我们听到的“喀喀”声。探究点二 电磁波是怎么样传播的活动 1:波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现象。电磁波就是当导体中有快速变化的电流时,会向周围空间发射电磁波。我们知道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那么电磁波的传播是否也需要介质?我们想想如何做实验才能知道电磁波传播是否也需要介质?请同学们设计实验探究(启发:回忆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实验)同学们交流、讨论后回答:实验 1:把无线寻呼机放在塑料袋,再放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