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 单元 近代中国的革命与近代道路抉择一、1919-1949 年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主要矛盾革命目标国共关系国民革命时期(1924-1927 年)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北洋军阀与中国人民之间的矛盾“打倒列强,除军阀”;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 年)国民党与中共领导的人民之间的矛盾;1935 年,华北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国国共十年对峙全民族抗战时期(1937-1945 年)中日民族矛盾反抗日本侵略,实现民族独立;建立独立、自由、民主的国家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 年)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广大人民之间的矛盾。推翻国民党统治,赶走美帝国主义,建立人民民主国家国共两党内战[针对训练]1.1927 年 9 月中共中央的一项决议中指出工农暴动要在“左派国民党旗帜之下”进行,而 11 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又明确指出“党的主要口号就是苏维埃”。下列对这一重要战略口号的改变,认识合理的是( )A.标志着党从幼稚走向了成熟B.说明党组织思想混乱的状况C.体现了对俄国革命道路的照搬D.反映出党独立领导革命的方向D [从“在‘左派国民党旗帜之下’”到“党的主要口号就是苏维埃”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革命的方向,故 D 项正确;A 项指的是遵义会议,时间是 1935 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排除;B 项中“思想混乱”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以“苏维埃”为主要口号不等于照搬俄国革命的道路,故排除 C 项。]二、五四运动后至国民革命时期多元社会思潮折射出的政治、经济的变化1.从政治折射点看: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下。(1)孙中山实现了由旧三民主义到新三民主义的伟大转变,继续肩负民主革命的领导重任;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事实上为中国人民选择了一条新的革命道路;在共产国际支持下,国共两党合作,共同领导中国人民进行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2.从经济折射点看: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出现“短暂的春天”,1中国无产阶级力量壮大,推动了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的民族工业重新遭到西方列强的侵略与打击,如何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仍是中国人民面临的重要而艰巨的任务。3.从社会思潮看:国民革命时期的马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