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 讲 1840-1912 年反侵略、求民主的 潮流 [时空坐标 单元概览][阶段特征] 从鸦片战争到 1912 年清帝退位(1840-1912 年),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秩序逐步确立时期,也是中国社会在屈辱中走向近代化的时期,主要处于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时空坐标][整体感知] —屈辱线索:列强发动了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主权遭到破坏,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抗争探索:农民阶级掀起了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地主阶级先后发起了洋务运动与清末新政;资产阶级先后发起了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中华民国成立,晚清统治于 1912年结束。—随着西方列强侵略的加剧,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质的变化,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并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洋务企业和民族工业的出现,使中国产生了近代工业。资产阶级掀起了“实业救国”的思潮,民族工业在曲折中发展。—清朝统治者从“天朝上国”的梦幻中逐渐惊醒,向西方学习逐渐成为主流思想。“中体西用”、资产阶级维新思想、三民主义、民主和科学思想、马克思主义先后登场,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随着中西交往的增多以及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推动,西方的生活方式传入中国,中国的物质生活和礼仪风俗受到冲击,向近代社会迈进。考点 1 两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识记—基础知识梳理]一、鸦片战争1.原因(1)根本原因① 世界:西方资本主义迅猛发展,急需开辟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② 中国:国力渐衰,社会危机严重。(2)直接原因:虎门销烟。2.过程(1)爆发:1840 年 6 月,英国舰队侵入广东海面挑衅。(2)扩大:1841 年初,英国强占香港岛,威逼广州。(3)结束:1842 年 8 月,英军入侵南京下关江面,清政府屈辱求和,战争结束。3.结果:中英签订《南京条约》及附件。(1)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 2 100 万银元。(2)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3)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由双方商定等。(4)列强取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居住及租地等特权。4.影响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概念阐释]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 半殖民地在政治上是指丧失了部分主权而不是全部的主权;在经济上是指中国逐渐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沦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在文化上则表现为“西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