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高一地理:3.1 文化景观的构成 素材 人教版

高一地理:3.1 文化景观的构成 素材 人教版_第1页
1/3
高一地理:3.1 文化景观的构成 素材 人教版_第2页
2/3
高一地理:3.1 文化景观的构成 素材 人教版_第3页
3/3
第三单元 文化景观3.1 文化景观的构成相关素材阿斯旺大坝的利与弊 埃及的历史其实就是引水灌溉、沙漠变绿洲的历史。到了当代,为了一劳永逸地解决尼罗河年年发洪水的困扰,埃及政府在前苏联的帮助下,于 1960 年在距开罗以南 600 英里处的阿斯旺兴建大坝,尼罗河被拦腰截断。历经 10 年,大坝最终建成。 大坝立下汗马功劳 记者有幸参观了阿斯旺大坝,从远处望去,大坝气势磅礴,犹如一条巨虹横跨大河。坝堤足有 40 层楼高,全长 3830 米,最宽处有 980 米。 阿斯旺大坝一改尼罗河泛滥性灌溉为可调节的人工灌溉,从此埃及结束了依赖尼罗河自然泛滥进行耕种的历史,同时,水位落差产生的巨大电力也成为埃及迈向现代工业文明的重要动力。阿斯旺大坝是埃及现代化的起点。30 多年来,它为埃及的工农业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经济效益极大:新增农田灌溉面积近 200 万公顷;另有 70 万公顷的单季作物土地变成了双季耕种农田,农田复种指数增加。 严重影响生态环境 但事物总是有利有弊。从建设之初至今,埃及国内对阿斯旺大坝的争论从没停止过,最大的争论点就是阿斯旺大坝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历史上,尼罗河水每年泛滥携带而下的泥沙无形中为沿岸土地提供了丰富的天然肥料,而阿斯旺大坝在拦截河水的同时,也截住了河水携带而来的淤泥,下游的耕地失去了这些天然肥料而变得贫瘠,加之沿尼罗河两岸的土壤因缺少河水的冲刷,盐碱化日益严重,可耕地面积逐年减少,因而抵销了因修建大坝而增加的农田。 与此同时,由于没有了淤泥的堆积,自大坝建成后,尼罗河三角洲正在以每年约 5 毫米的速度下沉。专家估计,如果以这个速度下沉,再过几十年,埃及将损失 15%的耕地,1000 万人口将不得不背井离乡。 此外,由于纳赛尔湖库区沉淀了大量富含微生物的淤泥,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水库及水库下游的尼罗河水水质恶化,以河水为生活用水的居民的健康受到危害。修建阿斯旺大坝的初衷,是基于传统的防洪促农的水利理念,这是农业社会的主流思想。但当初决策者们也许并没有想到大坝在带给埃及人民福祉的同时,还存在令后人不得不正视的弊端。以历史和辩证的眼光来看,阿斯旺大坝的建立为埃及的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随着时代的前进,在农业社会显得极为重要的灌溉工程,到了工业和服务业产值比重大大增加的时代,它的负面作用也日益彰显。 减轻大坝的压力 近年来,埃及政府正在积极采取措施,尽可能地把阿斯旺大坝的负面影响减小...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高一地理:3.1 文化景观的构成 素材 人教版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