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专家”樊喜泽的致富经“土专家”樊喜泽的致富经 樊喜泽,河南省西峡县丁河镇茶峪村八组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当地有名的猕猴桃种植能手。去年,樊喜泽种植猕猴桃 12.5 亩,产量近 1 万公斤,收入 3.7 万元。在去年 10 月召开的西峡县猕猴桃销售表彰大会上,他受到县委、县政府的表彰。说起这位“土专家”的致富经,乡亲们都啧啧赞叹。 茶峪村依山傍水,坡多地少,大部分土地是在以前的河床上垫起来的,土层下面多是石头。长期以来,由于地理位置偏僻,群众多以种粮为生,人均年收入不足 2000 元。 2025 年,西峡县掀起了一股进展猕猴桃的新热潮,许多农民在政府的宣传引导下,逐渐转变观念,开始种植猕猴桃。茶峪村周边的简村、木寨、奎文,迅速建成了 5 个高标准猕猴桃示范基地,丁河镇也兴建了一批保鲜库。这让樊喜泽看到了猕猴桃产业的宽阔前景,更坚定了进展猕猴桃的信心。 种植经:探究新模式 2025 年收秋后,樊喜泽立即把自家的 5 亩地全部腾出来,准备种植猕猴桃。对他的想法,妻子坚决反对,村民们也纷纷质疑:“石头地里能长出果子来?”顶着种种压力和偏见,他暗下决心,宣誓一定要在这贫瘠的土地上建起一片果园。 针对传统猕猴桃基地建设中不施底肥、地力薄、生长慢的特点,樊喜泽因地制宜,自创了“地下填埋、地上覆盖”的种植模式,即打破先犁地,再拢埂,然后栽杆的常规方法,采纳先拢沟,再施有机肥,然后掩埋、拢埂的方法。实践证明,这种模式有利于提高土地肥力,他种植的猕猴桃两年就能挂果,而别人的猕猴桃通常需要4 年才能挂果。 在水利配套上,樊喜泽实行与传统浇灌不同的“地埋式”浇灌法,把水管直接埋在地下,保留出水口,再用软管接上出水口,逐棵浇水。这种浇水方法,不但最大限度地实现了省时省力省水,而且有效防止了因漫灌而造成的地块板结现象。 2025 年以来,樊喜泽除了自家田地之外,又通过土地流转租种7 亩地,全部用来进展猕猴桃。5 年间,他先后自筹资金 4 万多元,购买钢丝 1200 多公斤,浇筑水泥杆 650 根,购置地埋水管 1000 多米,修建水泥生产路 300 多米。 樊喜泽说:“我种猕猴桃不是为了图政府补贴,要是只图政府补贴,第一,会使自己只盯住投入成本,而忽略产出效益;第二,会动摇我进展猕猴桃的信心。”所以,他建的猕猴桃园,只接受政府提供的苗木,没要政府给予的架材补贴,把省下来的钱让给其他群众。 学习经:管理标准化 樊喜泽虽然只有小学文化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