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有所养”还需制度保障“老有所养”还需制度保障 沿袭几千年的“养儿防老”的传统,将逐渐被农民养老金所替代。不可否认,这项政策是利好的,但在具体操作中,还有许多问题亟须解决,而最根本的,则是需要从制度层面进行保障。 养老金“水”太少 在农民领到的养老金中,国家直接发放给农民的基础养老金只占一部分,农民缴费和政府补贴组成的个人账户是新农保养老金中的核心,也是支撑农民养老的最主要部分。但由于农民收入水平还不高,部分贫困地区补贴乏力,以及政府“补贴倒挂”和缴费档次偏低等原因,新农保的缴费能力还比较低,这也是现阶段养老金“微薄”的重要原因。 当前最制约新农保缴费能力的主要问题是“补贴倒挂”。一些社保干部介绍,根据国家对新农保的相关规定,“地方政府应当对参保人缴费给予补贴,补贴标准不低于每人每年 30 元。”笔者调查了解到,很多省份都是缴费越多,补贴比例越低。 例如,黑龙江省现行 100~500 元的 5 个缴费档次,补贴标准是年缴费 100 元补贴 30 元,缴费 200 元补贴 35 元,缴费 500 元补贴50 元,即每增加 100 元缴费,补贴额度增加 5 元。河北省虽然有100 元到 1000 元的 10 个缴费档次,但补贴标准都是 30 元。 安达市安达镇立志村宫兆福刚刚缴了 100 元的档次,主要原因就是政府给的补贴比例不合算。“缴得越多补的比例越低,谁还同意多缴。”立志村村主任张增生说,不是农民不同意多缴,而是政府补贴机制有问题。 养老钱保值难 新农保养老金是我国农民养老的重要保障,但由于制度设计和统筹层次低等原因,这个仍在不断积累的资产却在贬值,降低农民参保积极性的同时,中央财政支持的政策红利也渐趋减弱。 专家认为,养老金如不及早进行保值增值,新农保制度可能重蹈老农保夭折的旧路,政府也将面临财失誉损的风险。建议尽早出台城乡居民养老金投资运营管理办法,拓宽投资领域和方向,确保养老金保值增值,维系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持续运行。 贬值损失大 根据新农保的制度设计,在发放 55 元的基础养老金同时,新农保还鼓舞农民通过自愿缴费获得个人账户养老金,从而提高农民的养老保障水平。但有关专家指出,只有当积累的养老金收益超过物价增长和收入增长率时,其实际购买力才不会降低,积累制才能显示出其自身优势。而目前,新农保的个人账户养老金收益却低于物价上涨水平,正在不断贬值。 广西西部山区田阳县田州镇中山社区韦雷说,现在物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