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井观天》教学设计汇编 15 篇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二年级语文《坐井观天》其次课时 教材分析: 《坐井观天》这则寓言,通过生动好玩的对话,给孩子们叙述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文章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辩,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熟悉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这一寓意,对于低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由于他们对事物的熟悉往往是片面的。 学生分析: 班内大多数学生聪慧活泼,乐于表现,乐于体验实践。情愿朗读而且表现不错。分角色表演更是他们展现共性的良好舞台。 教学思路: 复现感知铺垫——朗读感悟实践——拓展想象发挥——稳固识字写字——收集积存语言 设计理念: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育学生的语文实践力量,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育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力量。在教学过程中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留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重视敬重学生在学习过程的独特的体验。充分让学生在轻松、宽松的气氛中学习,体会主动,探究的欢乐,在体验胜利中不断进步! 教学目标: 1、稳固熟悉 3 个生字,会写 5 个。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3、发挥想象,初步理解寓意。 4、在自由的空间里,让学生共性得以张扬,才华得以展现。 教学流程: 一、复现感知铺垫: 上节课我们熟悉了两位朋友青蛙和小鸟,(随机出示青蛙和小鸟图),你还记得他们所在的位置吗?谁能把他们分别贴在小黑板上?(指名学生把青蛙和小鸟图贴在小黑板的背景图上) 是啊,青蛙坐在井里,小鸟落在井沿[边说边贴词卡“坐井观天”,“落在井()”到背景的相应位置上]谁能把“沿”字写在卡片上?(指名填写卡片,其余同学写在同桌手心里。) (贴图是孩子们喜爱的学习方式,用这种形式导入,充分吸引了孩子们的留意,激发了学生兴趣,从而更积极地投入学习。这一过程也进一步复现了课文内容,为教学打下铺垫。把稳固识字,写字渗透在这一过程之中,便全员参加写字活动,落实全体性原则。) 二、朗读感悟、实践 这节课我们连续学习 13 课《坐井观天》 青蛙坐在井里,小鸟落在井沿上,它们对天有着不同的看法,您想不想知道? (启发性的问题导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究精神。) 请你翻开书 60 页,自读课文的 2~7 自然段,边读边画出青蛙、小鸟对天不同看法的句子,就能找到答案。(自读课文,思索勾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