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工记》中的美学思想读《考工记》有感——《考工记》中的设计美学探讨 《考工记》,又名《周礼.冬官.考工记》,是我国目前现存最早的手工艺技术专著,大概成书于先秦时期,学者们对于《考工记》的成书年代众说纷纭,有说是汉代,也有说是春秋战国时期,但大部分学者都认为是先秦时作。《考工记》自成书以后,由于战火不断,不少在在战争中散佚,到汉代时,已经残缺不全了,因此又对其进行整理和编校,并作为儒家经典文籍之一,收入在《十三经》的《周礼》以补《冬官》之缺,这也就解释了《考工记》为什么又叫《周礼.冬官.考工记》。 《考工记》是我国先秦时期编写的关于工艺制作原则的科技名著。书中不仅详细记录了“百工之事”,而且其蕴含的丰富设计美学思想,更是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中的儒道互补审美宇宙观一脉相承,故而这部古籍至今仍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并在艺术与科学领域中闪耀着耀眼的光辉。讨论《考工记》不仅只是在其造物技术层面上,更重要的是应对其内涵的设计美学思想与艺术精神进行深化的探究,以传承典籍文化精髓,启发新的艺术审美观念与设计思维模式。我想这大概就是为什么老是要向我们极力推举这本书的原因所在。通读全书,给我感触和启发最深的就是《考工记》书中关于设计美学思想方面的阐述,为此我总结了以下两点: 一、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 《考工记总叙》提出:“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这一观点,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中讲究应天之时运,承地之气养,人与自然相通融合的审美宇宙观。这一设计思想是《考工记》中最重要的审美观,是最具艺术与人文精神的表述。“天时、地气、材美、工巧”这种工艺思想的提出,也成了中国古代工艺设计和制作的原则和中国最早的系统工艺思想。这种工艺造物理论将天、地、材、人诸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构成中国传统手工业生产的思想体系,是中国先秦诸子思想中形而上的“道”对形而下之“器”的规约,是古代造物思想的核心体现。 “天有时”指天有季节、气候、时令的变化;“地有气”是指地理条件有不同,自然规律有差异;“材有美”是指材料有其自身材质的美;“工有巧”指人有制造能力和工艺技巧。意思就是说顺应天时、适应地气、巧用材料、适宜工艺,四者有机的结合,可以产生好的设计物品。它指出了天时、地气、材美、工巧是设计优秀物品的四个要素,它是一种“大”的设计思想、“和”的设计观念,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