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姑娘》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 【教学课题】苏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二课《蚕姑娘》【教材分析】《蚕姑娘》文章用七个自然段介绍了蚕孵化出来后生长、结茧、由蛹变成蛾的过程。对于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多数学生都养过蚕,蚕是他们生活中比较熟悉的昆虫,所以学习这篇课文,学生们是有生活经验的,教学中老师可以利用这一点使得学生更好地达到了解蚕的生长过程这一教学目标。另外,这篇课文的篇幅比较长,要求学生做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是有一定难度的。老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每段相同的句型这一特点,帮助学生突破背诵这一难点。【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 10 个生字,其中绿线内的 4 个只识不写。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3、初步了解蚕的生长过程,激发学生观察、讨论昆虫的兴趣。【教学重点】通过朗读,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来理解课文内容。【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去体会课文语言的生动,感悟词句表达的感情,抓住段落特点指导背诵。【教学方法】朗读教学法【教学准备】小黑板,图片【教学过程】一、导入,揭示课题。(一)出示蚕的挂图,观察:(二)谁知道“蚕”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蚕是一种昆虫,能够吐丝,蚕丝能织成美丽 的绸缎) 从一进入 课文的学 习开始,就 让学生养 成仔细读 准每一个 字,写好每 一个字的 好习惯。 人们把“蚕”看作是一个美丽能干的姑娘,亲 切地称“蚕”为“蚕姑娘” 。(板书:姑娘) [设计意图:在实际生活中,多数学生都养过蚕,对蚕并不陌生,这是课堂上学习这篇课文一个很好的共同的话题,所以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来学习这篇课文,能自然地拉近学生和文本的距离,使得学生对文本内容有种亲切感。同时通过相互沟通养蚕的情况,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蚕的一生。]二、 精读课文。 (一)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读了这一自然段,我知道了些什么? 3.着重理解: (1) “钻出”是指孵化出来的意思。(2) 联系上下文, 想想刚钻出来的蚕姑娘是什么 样的? (3)小结:在暖洋洋的春天里,又黑又小的蚕姑 娘从蚕孵里钻出来了。 4.齐读第一自然段。 [设计意图;课文中“蚕山”“蚕床”这两个词的意思学生不太懂,即使是养过蚕的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也不太会用到这两个词语。这两个词语又不是用语言能解释清楚的,所以可以利用相关图片让学生认识“蚕山”“蚕床”结合学生发言帮助理解词义。](二)学习第二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