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色浪漫》读后感 1000 字文革期间,在父辈人的眼里北京是红色的,当时的大街小巷都用红油漆覆盖起来,上面写满了毛主席语录,映入眼帘的是红旗、红色语录本、红袖章 总之,红色成了那个时代的主色调,每个人的内心也充满了红色的希望。红色给那个时代的每个人都打上了烙印,也许那种红色的岁月是我们这代人无法从父辈那里彻底体会到的,我们只有通过他们的回忆和《血色浪漫》这样的小说去体会那份深埋在他们心中的红色情结。书中的故事发生在文革时期的北京,书中的几个人物都是有代表性的人物,以主角钟跃民为代表的 大院子女 ,和以李奎勇为代表 胡同子女 是当时的两个根本阵营,两个阵营都打着革命的口号,高举革命的旗帜,在那个混乱的年代无法无天。假如你站在 1968 年的北京街头,你可以毫不费劲的分辨出这两类出身不同的少年。那个时代是迷茫的,学校停课了,同学们都身着当时最时髦的将校呢大衣跑上了街 闹革命 ,需要指出的是,无论是大院里的孩子还是胡同里的孩子,那么又分成两大类,一种是安分守己的,一种是喜爱闹事的,后者被成为 顽主 ,顽主们有自己的哲学,有自己独特的文化,顽主们的特点除了玩世不恭外,就是斗殴时的凶狠与骄横,这一切仿佛也只是那个混沌的红色年代的一大特色。那是一个特别的群体,他们的父母曾是高官和将领,他们曾是满怀激情的红卫兵战士,但是到了 1968 年,这个群体正在残酷的青春中茫然游荡,他们穿着家里箱子底翻出来的将校呢军服,在街头成群吼叫,他们身怀利器,随时准备为微缺乏道的理由大打出手,他们 拍婆子 ,他们看红色的语录本,他们有自己的一套仪式,礼俗和黑话,在革命的废墟上,一种独特的青少年亚文化悄然形成,他们是那个时代的周杰伦。我们从那个时代读到的是一种带着浓重红色韵味的病态社会,一个经历过那个时代的大叔就直言不讳的说,那个时代,每个人都 疯 了。红色第一次在人们的印象中有些狰狞,过多的红色持续点燃着人们的躁动,那些 打砸抢 ,看似无恶不做的红卫兵们其实也只不过是那个时代的牺牲品,这也不难体会为什么父辈总会说我们生在了一个好年代,而教育我们要好好学习的缘故吧。1968 年底,当时的 革命小将 们再一次沦为了时代的牺牲品,应该在1966、1967、1968 年毕业的高中、初中毕业生全部毕业,这就是后来著名的 老三届 ,与现在不同,当时的毕业生的分配都是犯不上考虑的问题,因为党已经替你考虑好了,除了少数人被应征入伍外,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