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中国古代文学要籍导读

中国古代文学要籍导读_第1页
1/4
中国古代文学要籍导读_第2页
2/4
中国古代文学要籍导读_第3页
3/4
中国古代文学要籍导读中国古代文学要籍导读》平常作业参考答案 平常作业(一)一、名词解释 义疏——或称讲疏,本是佛门讲经和玄学清谈的一种方式。其特点是以疏通文字、讲解义理为主,方式较为自由,内容也较为 详细。 2.“五经”——在汉代最初被列为经典的只有《易》、《诗》、《书》、《礼》、《春秋》五种书籍,被称为“五经”。(2) 十三经”——在汉代最初被列为经典的只有《易》、《诗》、《书》、《礼》、《春秋》五种书籍,《礼经》在汉代五经中指的是《仪礼》,而同时还有两部讲“礼”的书:《周礼》、《礼记》。东汉末年,郑玄为这三部礼书作注,合称“三礼”,它们因之也都取得了“经”的地位;《春秋经》是鲁国的国史,有三部注解它的书,在多数情况下,《春秋》分别与它们合编在一起,称《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三传”。“三礼”、“三传”加上《易》、《书》、《诗》到了唐代就被称为“九经”。唐文宗开成年间在九经之外又增加了《孝经》、《论语》、《尔雅》,到了宋代,又把《孟子》升格为“经”,儒家经典的结集才告结束,“十三经”的格局延续至今。(2) 7 “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首先提出四书并行的是北宋的程颢、程颐,他们把《大学》、《中庸》两篇从《礼记》中独立出来,与《论语》、《孟子》相提并论,合称“四书”,抬到与六经相等的地位。而四书真正成为独立的整体,取得足以与六经抗 衡的地位,则是在南宋朱熹作《四书章句集注》之后。元、明、清三代都把四书列为科举考试的重要科目,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也成为举子应试的最正统、最标准的基本教材,影响是巨大的。(5、6): 5.考据——作为一种治学方式,考据主要指对古籍的文字的形、音、义及古代的名物典章制度等进行考核辨证,并根据对事实的考核和对例证的归纳,提供可信的材料,作出一定的结论。 6.古籍——通常是指在现代印刷技术引进前,我国用传统方式刊印的书籍,它的装帧方式不同于现代书籍,旧时称后者为“洋装书”,相对称前者为“线装书”。(7) 7.旧注——主要指在民国以前的学者对古籍所作的注释,通常的形式是正文大字,注文小字双行,在正文每句或每章之下。“双行小注”几乎成了古籍注释的代名词。(7) 8.注疏——注疏体是经注的一种标准体式,也是古籍注释的一种常见的体式。作为经注,它兴起于唐而完成于宋。《十三经注疏》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疏不破...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中国古代文学要籍导读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