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消费状况调查报告中学生是我们这个社会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民经济的不断进展,消费观念的转变,个人消费也逐步增加,虽然中学生还属于无收入阶层,但在有些地方已成为消费领域的强势群体。那么我们的同学消费观念如何?消费状况到底怎样?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什么?其中埋伏着哪些值得深思的问题? 一、零用钱的来源 从来自 100 份中学生的调查问卷中,98%的中学生零用钱都来自父母,基本是父母或其他长辈主动给予,很多家长可能有 再穷也不能穷孩子 的念头,对子女的消费要求都尽量满足,即使是家庭经济状况并不富有的家庭。在调查中,约有 28%的同学表明假期有参加打工赚钱,但那远不能用来交学费及平常的日常花销,长期的开支主要是依赖父母,对于月零用钱,50%的中学生零用钱的数额每月在职 10-50 元;有 42%的中学生表明够用;30%的中学生认为 还可以 ,只有 28%的中学生认为 不够用 。由此可看出,大部份的家庭给孩子的零用钱的数目还是足够,认为不够手的可能是花销太大或家庭困难及家长有意限制。 关于假期打工,50%的中学生有这种想法,30%的中学生打工过,其实只要去劳动,无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子劳力,所获得的酬劳都是会欣喜且倍受鼓舞的。劳动是光荣的,不劳动是不光彩的。作为一名新时代的中学生,一个将要面对社会种种挑战和考验的人,树立只有劳动才能制造财宝的观念,对于自己的消费行为不无裨益。 二、零用钱的流向 经过调查,我们发现,当前中学生主要消费有两大去向:一是买零食占 42%,充分体现了少年嘴馋的天性;二是买学习用品占 37%,说明这些同学在享受口福的同时,也没有忘记给自己添置些课外学习资料和文具用品。此外,衣着消费也占了总消费的一定比例,尽管调查中发现相当部份中学生在购买衣服,鞋等日常生活用品时选择普通标准,但由于 更新换代 频繁,毕竟也是一项不小的开支。玩方面的消费,在当前的中学生消费中不容忽视,占 7%。虽然是农村中学生,但有的同学追潮流,赶时髦,随身佩带手机、CD、MD 等;有的同学迷恋网吧,把所有的零用钱都花在上网;调查中还发现人情交往也是学生中一笔不少的开支,如交朋友,生日派对,封建节日相互宴请,甚至过早地涉入爱河。人情交往太多、太频,既耗费钱财,也影响学习。作为中学生,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不要过早和过多地涉及人情世故方面的问题。 世界上什么事最容易?信任许多人都会说花钱,而且花钱的过程中充满着莫名的快感,真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