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电池原理的问与答一、为什么电子要“曲折”的到另一极放电?【通常的解释】:两极是活泼性不同的材料。【追问】:为什么活性不同就构成电池?【通常的解释】:电极材料可以部分溶解,例如 Zn→Zn2+ + e-;Cu→Cu2+ + e-。溶液中的 Zn2+与电极材料表面的电子构成双电层,铜极也是如此;两极都存在金属离子溶解和析出的平衡。因为 Zn 比较活泼,溶解的程度会大一些,电子富集的更多,可以跑到 Cu 极反应。【追问】:按此模型,双电层中 Zn2+与固体表面的 e-电荷数是相等的,铜极亦然。若 Zn极的电子跑到 Cu 极,必然引起 Cu 极负电荷增多,Cu2+与电子的电荷平衡就会被打破,Cu2+难道不会阻碍电子过来吗?【回答】:好像的确如此?那怎么办呢?【我们的解释】:对于锌酸电池,H+有向 Zn 要电子的趋势,这种争夺可以在 Zn 表面上发生,因为 Zn 与 Cu 的连接是导体,电子可以自由传递,H+在 Zn-Cu 连接体的各个部位获取电子都有可能,于是 H+在 Cu 表面上获取一些电子也不足为奇了。【衍生的教学价值】:H+向 Zn-Cu 都可以要电子,向 Zn 直接要电子,发生的是直接氧化还原;从 Cu 表面得电子,发生的是电池反应。这样,Zn 表面仍然有气泡就不必恐慌,很正常,也不必担心学生看到这一副现象。还可告诉学生,若要求描述电池反应时,就是 Cu 表面有气泡,因为 Zn 表面的气泡不是电池反应,这样与考试也不矛盾。二、为什么这种“曲折”的放电速率还更快?【通常的解释】:Zn→Zn2+ + e-,生成的正电荷会阻碍 H+在 Zn 表面放电,而 H+在 Cu 表面放电是没有障碍的“绿色通道”。【追问 1】:在钢铁的电化学腐蚀中,O2不带电荷,不会受排斥,为什么在碳颗粒表面放电,腐蚀速度会加快呢?【追问 2】:电池是要供电的,为什么这种“曲折”的放电还能驱动电器工作?仅靠电荷迁移之间的排斥作用有这么强的效果吗?【我们的解释】:任何反应都不是两种物质分子一接触就直接发生,要经过复杂的历程 ,期间还要跨越能量的障碍(能垒,活化能),或者说有“动力”,也有“阻力”。电极反应也是如此,H+在金属表面获得电子也会遇到一定的“阻力”,在不同的金属表面遇到的“阻力”大小不同。一般情况下,金属越惰性,“阻力”越小,于是 H+就优先在 Cu 或 C 表面放电了。金属腐蚀中 O2的放电也是类似。但是“一般情况下”也有例外,尽管 Hg 比 Zn 等惰性,但“阻力”却大很多,因此 Zn-Hg 连接体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