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必修 2 重力势能一、教材概述 本课时教材内容“重力势能”和“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改变的关系”在现行教学大纲中均定为“B 级”要求,“弹性势能”定为“A 级”要求. 本节的教学要求是: 1.理解重力势能的概念,会用重力势能的定义式进行计算 2.理解重力势能的变化和重力做功的关系.知道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 3.知道重力势能的相对性. 4.了解弹性势能 教材首先复习初中讲过的重力势能的概念,再通过实例归纳出物体的质量越大,高度越大,重力势能就越大的规律,然后提出“怎么样定量地表示重力势能”的问题,这种温故而求新的引入问题的方法能激起学生深入研究的兴趣. 教材对重力势能以及重力势能的变化与重力做功的关系是同时引入的,课文中的叙述“物体被举高→克服重力做功→重力势能增加”,“物体下落→重力做功→重力势能减少”都是以功能关系为主线.在推导的过程中也是以功能关系为主线,从这个关系式中既能得到重力势能定义式的原委,也同时得到了重力势能的变化与重力做功的关系. 教材只是理论上的给出了重力做正功时,重力势能减少;克服重力做功(重力做正轼)时,重力势能增加的规律,学生也不易理解,教学中最好能多举些例子,仍以功能关系为主线加以分析,解开学生的困惑.例如在自由落体运动中,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减少,同时由动能定理可知,动能增加,重力势能转化动能,这样做,也可为下一节讲解机械能守恒做好奠基.用心 爱心 专心 重力做功只与初末位置的高度有关,与路径无关是重力做功的特点,教材对这一结论没有祥述,这一问题要在不断的学习中,学生才能逐步体会与理解的,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适当补充相关内容. 教材通过具体的实例,说明了重力势能的相对性,只有选定了参考平面,重力势能才有确定的数值,参考平面的选择与重力势能的差值无关.教材还说明了重力势能正负值的意义,正负值表示物体的重力势能比在参考平面上具有的重力势是正多负少. 教材还定性的讲述了弹性势能,要求学生知道弹性势能跟形变的大小有关. 教材在最后揭示了势能的实质,势能也叫位能,是由相互作用的物体的相对位置决定的,这一部分很重要,对以后继续学习分子势能、电势能有奠基作用,但内容很抽象,教学中要适当增加实例来分析.二、要点分析本节课的重点是重力势能的概念和计算,难点是重力做功和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1.重力势能与重力做功物体的质量越大,高度越大,它下落做功的本领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