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哲学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班级 姓名 【课前预习案】【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熟练掌握实践的含义、基本特征,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真理的含义、特点,真理与谬误;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2.能力目标:通过对实践、真理相关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以及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知道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能够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认识真理;树立在实践中不断认识、丰富和发展真理的思想。 【知识梳理】(详读教材,结合自学讲义考点解读和要求,在体系内速记重点原理。)1.实践 (1)含义 想一想:人类的认识活动是实践吗?蜜蜂酿蜜、老鼠打洞是不是实践?为什么?(2)特征:①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②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③ 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温馨提示:准确理解实践的三个特征。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想一想:①“意识源于物质”和“认识源于实践”有什么区别? ②“认识的来源”和“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什么不同?(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从 3 个方面理解)。注意: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但不是唯一动力。(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温馨提示: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即通过实践,人们把观念中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两者对照,就能判断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3.真理(1)含义 (2)特点 (3)真理和谬误温馨提示:准确理解真理的三个特点。4.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1)认识具有反复性(从认识的主体和客体两个方面理解)(2)认识具有无限性(从认识的对象、主体、基础方面理解)(3)认识具有上升性(准确理解)方法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归纳提升:实践和认识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这要求我们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重视实践的作用。(2)认识反作用于实践,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这就要求我们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体系构建】(具体要求:5 分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求索真理的历程 【课堂探究案】【自主探究】 1.重点检查(小组互查,教师抽查)(1)什么是实践?其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