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 联系地、发展地看问题第一节坚持联系的观点【课题】 第一框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课时】 1 课时【学习目标】(明确目标、直击考点)1、 识记联系的概念2、理解事物的联系的特点: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和条件性等3、学会运用联系的相关知识分析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习重点、难点】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原理【温故知新】1、唯物论与唯心论的根本分歧是什么?2、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各自的根本观点是什么? (教师可作简单介绍) 【知识梳理】 一、事物是普遍联系的1、联系的含义: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 的关系。(课堂探究)结合教材第 46 页材料“桑基鱼塘”谈谈对联系普遍性的认识。2、联系的特点:(1)联系的普遍性① 原理内容(主要表现):第一,任何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是相互联系的。(举例说明,可以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领域列举)第二,任何事物都与 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分析校园周边环境对学校教学工作的影响)第三,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 。(说明中国加入 WTO 的哲学依据)考考你: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 之中,其中没有任何一个事物 存在着, 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② 方法论: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2)联系的客观性① 原理内容:它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人们既不能否定事物的联系,也不能把主观联系强加给事物,但是,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你如何看待以下现象?乌鸦叫丧,喜鹊报喜左眼跳财,右眼跳灾张庆高考成绩不理想,怪自己的准考证号里有四个“4”② 方法论:要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把握事物的 ,具体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3)联系的多样性① 原理内容: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多种多样的联系对事物的存在与发展起着不同的作用。(课堂小练)例:一个女人在社会上可能扮演母亲、妻子、女儿、领导者、被领导者等不同角色,这种现象从哲学上说反映了联系具有 。( )A 主观性 B 多样性 C 客观性 D 普遍性② 方法论: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与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注:联系的多样性表现为直接联系与 ;必然联系与 ;内部联系与 ;整体联系与 ;现象与 的联系;原因与 的联系…… (4)联系的条件性① 原理内容:任何具体事物的联系都是有条件的,总是在一定条件下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