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高三物理 2.3《康普顿效应及其解释》素材 粤教版选修3-5

高三物理 2.3《康普顿效应及其解释》素材 粤教版选修3-5_第1页
1/3
高三物理 2.3《康普顿效应及其解释》素材 粤教版选修3-5_第2页
2/3
高三物理 2.3《康普顿效应及其解释》素材 粤教版选修3-5_第3页
3/3
康普顿简介早年阿瑟·康普顿 1892 年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州伍斯特的一个学术世家。父亲伊莱亚斯·康普顿是伍斯特大学(现为伍斯特学院)的院长。阿瑟·康普顿后来进入这个大学学习。他的大哥卡尔·泰勒·康普顿也就读同一所大学,并且同样成为物理学家,后来曾担任麻省理工学院的校长。二哥威尔逊·H·康普顿是一名外交官,曾任华盛顿州立学院(现为华盛顿州立大学)校长。康普顿 1913 年取得伍斯特大学学士学位,1914 年和 1916 年分别取得普林斯顿大学的硕士和博士学位。毕业后,康普顿先后在明尼苏达大学短暂执教一年、到匹兹堡一家公司当工程师两年、到剑桥大学当研究员一年。1920 年,他成为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的物理教授,1923 年转到芝加哥大学。康普顿 1918 年开始研究 X 射线的散射。1922 年,他发现 X 射线对自由电子发生散射时,光子的能量减少,而波长变大。这一发现被称为“康普顿效应”或“康普顿散射”,后来又被他的研究生吴有训进一步证实。由于这项成就,康普顿被授予 1927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1][2]1934 年,康普顿担任美国物理学会会长。战时活动1941 年,康普顿与美国科学研究与发展办公室主任万尼瓦尔·布什以及回旋加速器的发明者欧内斯特·劳伦斯一起,接管了发展原子弹的计划。康普顿负责其中的“S-1 委员会”。这个委员会的任务是研究铀的属性以及制造方法。1942 年,康普顿指定罗伯特·奥本海默为委员会的首席理论专家。委员会的工作在 1942 年夏天被美国军方接管,并成为曼哈顿计划的一部分。1940 年的一次会议,左二为康普顿1941 年 12 月 7 日,日本偷袭珍珠港之后,康普顿得到资助,在芝加哥大学研究钚,并且参与了一项目标为在 1945 年 1 月制造出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的计划。这项计划后来未在预定日期达成,但仅晚了 6 个月。康普顿的实验室表面上被冠以“冶金实验室”的名称,目标是建造可将铀转变为钚的连锁反应堆,并设计原子弹。1942 年 12 月,在芝加哥大学的斯塔格体育场,冶金实验室一组由恩里科·费米领导的科学家成功实现了世界上第一个核反应堆的第一次持续的核连锁反应。整个战争期间,康普顿一直扮演着重要的科学顾问和管理者的角色。他曾在 1942 年担任美国科学促进会的会长。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时期战争结束后不久,康普顿于 1946 年回到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成为该大学的第 9 任校长。在康普顿的任内,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于 1952 年正式在本科生中废...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高三物理 2.3《康普顿效应及其解释》素材 粤教版选修3-5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