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高中地理 交通与通信发展带来的变化其他素材 鲁教版必修2

高中地理 交通与通信发展带来的变化其他素材 鲁教版必修2_第1页
1/2
高中地理 交通与通信发展带来的变化其他素材 鲁教版必修2_第2页
2/2
交通与通信发展带来的变化一、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对株洲市空间形态的影响株洲市形成初期,仅在湘江岸边平原、低地交通便利的地区分散布局,规模小,亦不能称之为城镇。后来随着京广线在该地域穿过,使城镇沿京广线分布,但规模较小且分散特别是 1949 年前更是如此,后随着湘黔线、浙赣线的兴建,株洲市成为铁路枢纽,带动了株洲城市的发展,规模迅速扩大。由此可以看出:株洲市是京广线、浙赣线、湘黔线开通后而形成的城市,故称“火车拉来的城市”。二、聚落的形成 (1)聚落的概念与分类 概念:人类各种形式的聚居地的总称。不单是房屋建筑的集合体,还包括与居住直接有关的其他生活设施和生产设施。既是人们居住、生活、休息和进行各种社会活动的场所,也是人们进行生产的场所 乡村:以农业活动和农业人口为主的聚落,规模较小 分类 城市: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聚落,规模较大,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人类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城市是由乡村发展而成的 (2)乡村的形成 形成:人类为生存,必定希望互相合作和共同生活,由此构成聚居,原始畜牧业和农业分离的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开始形成乡村聚落 演变:半固定的棚舍,后逐渐稳定下来,规模范围逐渐扩大 河流较少的平原地区村落呈圆形或不规划的多边形 河网密度较大的平原地区,村落沿河伸展,平面形态多呈带状 (3)城市的起源 出现:和定居农业差不多同时出现,大约在公元前 5000 年至 3500 年 农业生产技术的创新:劳动生产率提高,使农业生产有剩余产品,是城市起源 形成 的物质基础 劳动分工促进城市出现: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和农业分离,出现商品生 产,商品交换发展出现集市,交换地域扩大,集市演变为城市 古城市分布:多数诞生在河流的中下游平原上,如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尼罗河谷地、印度河谷地、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 古城市的兴衰:起落很大,发展很不稳定,水平很低三、影响城市商业中心区位的主要因素和商业网点的布局 (1)主要区位因素 商业街:市场最优原则——城市的几何中心处 交通最优原则——市区环路边或市区边缘的高速公路沿线 商业小区:分布于居民小区内,满足消费者的日常生活需求 (2)商业网点布局:自然环境为商业网点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必要前提 山区平原形成沿谷地或交通线沿主要交通线密度小大效益资金和商品流通慢,效益较低商品流通和资金周转快;效益高组织形式贷郎担、大篷车等较灵活方式商...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高中地理 交通与通信发展带来的变化其他素材 鲁教版必修2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