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 10 人文地理典型试题分析 地理知识一般可分为自然地理(地图,地球,天气与气候,水文,地质,地貌,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人文地理(农业、工业、城市、交通、人口、文化、旅游)和区域地理(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区域资源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三大部分。其中,人文地理知识内容繁多、时代性强、动态变化大,答题时不容易把握要点。鉴于此种情况,本文通过对人文地理典型试题进行分析,以“抛砖引玉”,突破人文地理知识复习的难关。 一、结合时事热点,以新颖的图表为素材,考查学生对教材主干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地理学科的区域性特征决定了地理图像的重要性,有人将地图形象地称为地理学的“眼睛”,近年来高考地理试题中地图所占比例也大大增加。目前,全国高中地理教材有多个版本,为体现高考的公平性、权威性,高考人文地理试题并不拘泥于某个版本的教材,而是趋向以热点为切入点,同时利用新颖的图表,以考查学生对地理概念的理解和对地理规律、原理的运用。 1.感悟高考,体验经典 例 1 (2008 年高考全国文综卷 I)张某承包了 0.5 公顷耕地,种植结构变化如下图。当地 1 月平 均气温 3℃。完成(1)一(2)题。 (1)张某承包的耕地可能位于 A.珠江三角洲 B.太湖平原 C.华北平原 D.松嫩平原 (2)导致种植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市场需求 B.生产经验 C.自然条件 D.国家政策 解析:本题隐含了有关粮食的热点问题,考查了农业地域分布、农业区位变化等主干知识。(1)由题干“当地 1 月平均气温 3℃”可知该地是我国的南方地区。1985 年该地盛产水稻、油菜,而油菜在我国主要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因此该地为长江下游的太湖平原。(2)从 1985 年到 2005 年该地种植结构的变化表现为:水稻种植面积减小,蔬菜、花卉等种植面积增加较快,这说明该地农业地域类型由水稻种植业向园艺业转变,具有城郊农业的特点,其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应该是市场需求量的变化。 答案:(1)B (2)A 例 2 (2008 年高考山东文综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我国城市化进程。甲图表示的是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及国内三大经济地带城市化水平的变化情况,乙图是我国 1980 年和 2004 年城市等级规模金字塔示意图。 (1)读甲、乙两图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主要特点。 (2)在西部地带城市化进程中,有人提出了应优先发展大城市的观点,你认为是否合理,请说明理由。 解析:本题借用新颖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