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干涸及其恢复学习目的: 1.理解湿地的概念、特点以及导致湿地减少的原因。2.通过国内外实例深刻认识保护湿地的重要性,逐步树立保护自然的意识。学习重点:1、湿地的概念、特点2、认识保护湿地的重要性学习难点:湿地减少的原因学习方法:读图分析法、案例分析法、探究讨论法等学习过程:一、湿地1、定义:顾名思义:(1)狭义:(2)广义: 提问:你是怎样理解湿地定义的?点拨:对湿地定义可以分三个层次加以理解。(1)位置:2)表面形态:(3)状态:2、湿地的价值:(1)生态价值——“地球之肾”------- 维护生态平衡(2)经济价值(3)社会效益提问:狭义的理解湿地概念,对湿地价值的发挥带来什么影响?读下列阅读材料,让学生了解人们对湿地的生态意义认识的变化。三江平原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三江平原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是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冲积低平原,是我国最大的以沼泽为主的湿地分布区。本区的资源利用以农业开垦、商品粮生产为主。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对粮食的需求量不断增长,加大了对边疆开发和建设的力度,三江平原先后出现过三次开荒高潮。第一次开荒高潮始于 1956 年至 1960 年新建和扩建了 32 个国营农场,共开荒 48.85 万公顷;第二次开荒期为 1970~1972 年,各农场共开荒 30.39 万公顷;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和八十年代初国家对垦区实行了现代化农业试点,包括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利用补偿贸易贷款建立新的农场和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开荒等,其间开荒面积达 20 万公顷左右,形成了第三次开荒高潮。 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湿地的保护力度,在三江平原湿地中划定了三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即:七星河自然保护区、洪河自然保护区和兴凯湖自然保护区;划定了六个省级自然保护区即:三江、燕窝岛、长林岛、虎口、月牙湖、六岸湖等湿地自然保护区。1998 年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做出了保护湿地的决定,明确了严格禁止湿地开荒,并对已开垦的湿地进行农用地结构调整。提问:纵观三江平原的开发历史,对于三江平原的开垦利用,你认为有什么影响?点拨:一方面经过广大建设者的艰苦奋斗,把三江平原建设成了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有力地支援了国家经济建设和对粮食的需求。另一方面限于过去对生态保护尚缺乏认识,导致盲目开荒,使湿地面积迅速下降,从而导致了生态恶化和土地退化。提问:三江平原大部分沼泽变成商品粮基地后,从湿地生态意义的角度,带来什么影响?点拨:使其失去作为湿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