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一、自然环境1.范围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及内蒙古自治区东部。2.地形(1)基本特征:山环水绕、沃野千里。(2)地貌:呈半环状,外侧是河流,中间是山脉和山地丘陵,内侧是平原。3.气候(1)类型:东北地区的气候为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2)热量:自南向北跨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热量分布南北差异较大。(3)降水:自东南向西北递减。4.植被以寒温带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为主,并分布有冻土和沼泽。[温馨提示]东北地区的位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1)经纬度位置——最北部是我国纬度最高的地区,最东部是我国位置最东部(135°E以东);(2)海陆位置——亚欧大陆东部,南面临近渤海、黄海,东面临近日本海;(3)政治地理位置——东、北、西三面分别与朝鲜、俄罗斯、蒙古相邻。二、土地资源及其开发1.土壤肥沃(1)黑土:分布在松嫩平原的东部和北部、三江平原西部。(2)黑钙土:分布在松嫩平原中西部。2.土地资源丰富(1)东北平原是我国最大的平原,土地资源丰富。(2)全国人均耕地量最高的地区,耕地主要集中在松嫩平原、辽河平原和三江平原。(3)是我国宜农荒地最多的地区之一,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3.土地开发(1)东北地区通过大规模的水利建设,并相继建立了一批国营农场。荒地的开垦使耕地面积增加,商品粮和油料、糖料基地得到扩大。(2)注重湿地的保护,北大荒将不再开垦荒地,并对已开垦荒地要求逐步还林、还草、还湿地。三、农业生产和布局1.全国重要的农林基地(1)农业结构:比较完整,其中耕作业占主导地位,农作物以小麦、玉米、大豆为主。(2)地位: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及最大的甜菜生产基地。(3)重要林业基地:东北林区主要集中分布在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三大林区。其中黑龙江省是全国最大的木材调出省份。2.农业布局(1)特点:东北地区农业布局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点。(2)分布:① 自东向西:依次为以森林为主的林农交错带,以农为主的农林、农耕、农牧地带和牧业地带。② 自南向北:依次为海洋渔业地带、农耕地带和农林牧交错地带。四、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问题对策黑土开发生产潜力尚未充分发挥,表土流失较为严重、土壤肥力下降实行“少耕深松、耕松结合、深松蓄水”的耕作制度,注意加强黑土的培肥,增施有机肥林业的发展森林资源不断减少,覆盖率日益下降① 以营林为主,合理采伐;②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保护生态环境,防止生态环境的恶化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