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一、中国三大自然区1、产生原因: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和海拔高度 地形、气候:自然差异的基本因素2、自然地理五要素 土壤、植被:自然区域的标志(镜子) 水文3、三大自然区的差异(P5 图)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和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分界线400mm 年等降水量线 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位 置 、 面积东部临海 45%深居内陆、高山环绕 30%西南青藏高原 25% 自然环境地形平原、丘陵,水成地貌高原、盆地 风成地貌高原、山地,寒冻风化地貌气候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温 带 大 陆 性 气 候 : 干旱少雨 高寒气候:气温低、昼夜温差大、风力大、太阳辐射强水文特征外流河,雨水补给为主 内流河,咸水湖,冰川融水补给内外流兼备,大河源头,咸水湖土壤森林和森林草原土壤草原土、荒漠土(有机质少,盐分高)原始土壤植被北 寒温带针叶林 温带落叶阔叶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南 热带雨林、季雨林 西 东荒漠——荒漠草原——草原东南 西北山地森林—高山草甸—高山草原—高山荒漠 山麓 山顶森林—草原—荒漠主导因素气温随纬度变化降水随海陆位置变化水热组合随海拔变化人类农业最重要农业区(种植业)畜牧业、灌溉农业、绿洲农业畜牧业、河谷农业活动不利条件人多地少,环境问题水源不足、土地荒漠化和盐碱化气温低、空气稀薄、风力大、水分不足、地势崎岖影响程度深刻 微弱经济文化发达 落后补充西南及青藏高原交通不便的原因:西南地区(属东部季风区):(1)地形崎岖(2)多地质灾害(滑坡、泥石流)青藏高寒区:(1)地形崎岖(2)高寒缺氧、冻土发育4、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1)、南北差异① 分界线: 1 月 0℃等温线 秦岭—淮河 暖温带与亚热带 800mm 年等降水量线 湿润区与半湿润区② 南北差异(P9 图) 自 然 环 境 人 类 活 动地形气候河流耕地类型农作物水果民居古代交通方言矿产工业北方平原高原温带季风结冰旱地小麦、甜菜、大豆、棉花、杂粮苹 果梨、平顶马车较少煤、石油 天然气重 工业 为主南方丘陵山地热带亚热带季风不结冰水田水稻、甘蔗、油菜、茶叶、蚕丝柑橘荔枝斜顶船繁杂磷、有色金属轻 工业 为主附:(2)四大亚区的差异(P10 图)气候植被土壤作物熟制农作物农业条件东北温带季风 , 温 带湿 润 半 湿润区针 叶 、 针阔混交林黑土一年一熟春 小 麦 、 大豆、甜菜人均耕地多,土壤肥沃;热量不足华北落 叶 阔 叶林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