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一、世界防止荒漠化日的由来荒漠化是指包括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半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土地退化”是指由一种作用或数种作用结合导致的干旱区、半干旱区和半湿润半干旱地区雨浇地、水浇地或草原、牧场和林地的生物或经济生产力的降低或丧失。其中包括:①风蚀和水蚀所引起的土壤物质流失;②土壤的物理、化学及生物学特性或经济特性的退化;③自然植被的长期丧失。“干旱区、半干旱区和半湿润半干旱地区”是指年降水量与潜在蒸发量之比在 0.05~0.65 的地区,不包括极区与亚极区。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半干旱地区人口迅速增长和对地区土地开发日趋扩大,出现了人们史料未及的全球性土地荒漠化问题,涉及各大陆的 100多个国家,全球 1/6 的人口受到危害。到目前为止,全球荒漠化土地面积为 3600 万平方千米,几乎等于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和我国国土面积的总和,而且正以每年 5 万~7 万平方千米的速度扩大,相当于每年吞噬一个比利时加丹麦。目前世界人口已经超过 65 亿(2006 年 11 月),到 2050 年预计会达到 100 亿,同时现在发展中国家 60%最贫穷的人生活在生态脆弱的地区。如果任其发展下去 ,在 21 世纪中叶为预计近乎要翻一番的世界人口提供粮食的任务将变得更为艰巨。1977 年联合国荒漠化会议正式提出了土地荒漠化这个当今世界上最严重的环境问题。1992 年 6 月,包括我国在内的 100 多个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与会、170 多个国家派代表参加的巴西里约环境与发展大会上,荒漠化被列为国际社会优先采取行动的领域。之后,联合国通过了 47/188 号决议,成立了《联合国关于在发生严重干旱和荒漠化的国家特别是在非洲防治荒漠的公约》政府间谈判委员会。公约谈判从 1993 年 5 月开始,历经 5 次谈判,于 1994年 6 月 17 日完成。“6.17”即为国际社会对防治荒漠化公约达成共识的日子。在 1994 年 10月 14~15 日于巴黎举行的公约签字仪式上,林业部副部长祝光耀代表我国政府签署了公约。防治荒漠化公约的主要目标是建立一套国际合作体制,促进和推动国际社会在防治荒漠化和缓解干旱影响方面的合作。它是国际社会为落实环境与发展大会的任务而取得的重大成果,也是防治荒漠化领域的一个全球性公约。为了有效地提高世界各地公众对执行与自己和后代密切相关的“防治荒漠化公约”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国际联合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