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力学基础”重难点突破及题型归类【基础回顾】一、力1.的定义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 施力物体 受力物体注意:两物体不接触也能产生力!如磁铁。2.力的性质① 物体性:力不能脱离物体存在。② 相互性:力的作用是相互的。a.力总是成对出现的;b.施力物体同时也一定是受力物体。3.符号:F 单位:牛顿(牛、N) 1N:托起 2 个鸡蛋的力 5N:一癣矿泉水对桌面的压力 500N:中学生对地的压力4.力的作用效果① 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a.微小形变;b.明显形变。②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a.运动状态改变:运动快慢改变、运动方向改变;b.运动状态不变: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5.力的三要素: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在个重要条件① 力的大小② 力的方向③ 力的作用点6.力的表示:①力的示意图(粗略表示);②力的图示(有标度,更准确)大小:线段长度方向:箭头方向作用点:起点或终点注意:在力的图示中,若标度未知,则力的大小无法确定。 力的示意图 力的图示二、弹力 1.两种形变① 弹性形变:可以恢复原状的形变。② 塑性形变:不可以恢复原状的形变。如:铅笔断了、捏橡皮泥……2.弹力① 定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会对跟它接触且阻碍它恢复原来形状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② 产生条件:a.弹性形变;b.接触并挤压。注意:压力、支持力、拉力、推力都是弹力。 3.三要素① 大小:与形变量有关;② 方向:与形变方向相反;③ 作用点:在受力物体上。三、弹簧测力计1.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所受拉力成正比。2.使用方法① 看:量程和分度值② 拉:拉几下,避免摩擦过大或卡壳③ 调:指针调至零刻度线④ 测:平提拉环,物体挂在挂钩上⑤ 读:示数稳定后读,视线与刻度板垂直注意:弹簧测力计可以沿任何方向使用,保证受力方向与轴线方向一致即可。四、重力1.定义:地球表面及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施力物体:地球(不是地面)。重力不等于万有引力,它只是引力的一部分。拓展:万有引力:重力、向心力(高中学)。符号:G2.三要素① 大小:结论:物体所受重力与质量成正比。公式:G=mga.g=9.8N/kg 表示地球上,1kg 的物体所受重力为 9.8N。b.g 随纬度升高而变大:赤道 9.6N/kg、北京 9.8N/kg、北极 10N/kg② 方向:竖直向下(指向地心附近) 应用:重垂线、水平仪测力计测重力 G 9.8N 19.6N 29.4N 39.2N 49N 58.8N 天平测质量 m 1kg 2kg 3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