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北魏平城时期营造用尺探究

北魏平城时期营造用尺探究_第1页
1/3
北魏平城时期营造用尺探究_第2页
2/3
北魏平城时期营造用尺探究_第3页
3/3
北魏平城时期营造用尺探究北魏平城时期营造用尺探究 摘 要:北魏平城时期建筑是我国建筑史上很重要的转型时期,通过山西大同考古发掘的北魏建筑遗址,对当时的建筑尺度进行探讨。本文将古建筑尺度和营造尺的讨论的讨论课题联系在一起,通过复原当时的营造用尺模数,为探究北魏宫殿建筑设计方法时进行推理和验证提供重要依据。 关键词:营造用尺;北魏平城;平城遗址;营造尺度 中图分类号:K928.71 文献标识码:A 尺度与建筑活动紧密相关,尺度的传播,也构成了建筑技术交往的内容之一。中国古代度制有多以尺为最基本的常用单位。在现有的讨论中,营造尺的讨论和古建筑尺度的讨论课题大多数都不直接相关,但是复原的尺长是探究古建筑设计方法时进行推理和验证的重要依据。 一、尺度与建筑活动 古代建筑尺度构成的讨论,应以营造用尺的复原为基础。笼统地以某一尺度作为不同建筑的尺度衡量标准,虽可以看出和比较不同建筑尺度的绝对大小以及变化,但营造当时的建筑计划尺度及尺度构成的规律则消逝于其中,设计意图也无法探知。故营造用尺的复原成为建筑尺度讨论的重要方法。 二、北魏平城时期营造用尺探究 尺制可大分为两个系统,即日常用尺与乐律用尺。乐律尺在建筑营造中不涉及到,本文讨论的是在北魏时期对营造有连联系的日常用尺,日常用尺分为官方用尺和营造用尺。 北魏在平城建都时间达 97 年,较其在盛乐的 12 年和洛阳的 39年都长很多。在建筑进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北魏一朝的官方规定的日常用尺相继有三种:第一种尺已长至 25.58 厘米,相当于荀渤之尺的一尺一寸七厘(据《宋史?律历志》),称前尺”,第二种尺增至 27.974 厘米,称“中尺”,第三种尺更长至 29.591 厘米,称“后尺”。日常用尺的急速增大,与稳定的以师徒相传的工匠体系产生了矛盾,官用尺度与工匠体系如何衔接是很值得探讨的。1990 年对北魏平城明堂遗址和 1995 年对操场城一号遗址的考古发掘报告为认识北魏时期营造尺度的契机。 (一)北魏平城明堂遗址尺寸分析 在《隋书?宇文恺传》、蔡邕《明堂论》等所记东汉明堂为“堂方一百四十四尺”,而北魏平城明堂形制的主要依据是东汉明堂,可见北魏明堂堂方一百四十四尺,从考古发掘报告中,测量的明堂基址为 42 米×43 米,可知当时的一营造用尺为 29.16 厘米~29.86厘米,仍然远远小于(鲁班尺)营造尺 32 厘米的数值,所以当时营造用尺基本模数不是鲁班尺。张十庆著《中日古代建筑...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北魏平城时期营造用尺探究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