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差异理论在聚类对标管理中的应用区域差异理论在聚类对标管理中的应用 摘 要:目前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讨论大多基于省际宏观数据的分析,缺乏从微观企业视角的讨论。为此,以山西联通为例对企业内部受区域经济差异影响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并提出了应对区域差异的评价模型和管理建议。 关键词: 区域差异理论;上市公司;对标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25)24-0011-02 区域间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不同层次区域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地理环境、经济进展、文化教育及生活习惯差距,这些差距直接影响该区域各项经济活动的进展水平。电信业的进展与当地环境息息相关,不可避开地受到区域因素影响,因此有必要对影响电信业区域进展的差异因素进行讨论。 1 山西联通内部经营单元的区域差异及问题 山西联通区域间的差距是客观存在的。2025 年北部分公司人均产出 20.77 万元,南部分公司人均产出 21.52 万元,中部分公司人均产出 32.2 万元,最高的分公司人均产出是最低分公司的 2.55 倍。从分公司内部经营单元看,产出及资源配置水平也存在较大差异,收入最高与最低的分公司间差距 32 倍。区域间进展水平差距较大,客观上要求讨论区域差异并建立多层次的区域间评价体系。 目前山西联通本地网公司(即地级市一级公司)及网格(区县级公司及其以下的经营单元)业绩评价体系的现状及问题:(1)业绩考核体系不考虑或欠考虑区域差异,不能根据进展阶段差异而提出个性化管理要求。如市场饱和的区域应以利润获得和客户维系为主,市场份额不足的区域应以客户猎取为主。(2)考核目标设定因素单一,多采纳历史因素法设定考核目标,不能体现进展潜力和进展方向。(3)尚无本地网内部和跨本地网的对标体系。 基于以上现状及问题,本文通过讨论区域差异因素,量化区域要素的优势度,构建区域要素体系,搭建网格间比较平台。 2 区域差异理论、区域界定、数据采集及讨论方法 2.1 区域差异理论 区域差异理论在学术界主要有三种观点:第一,认为区域经济差异是各区域之间经济增长总量上的差异;第二,把区域经济差异视为各区域之间的经济增长总量及其增长速度方面的差异,不仅讨论了区域之间某一时间的经济差异状态,还讨论了其变化的过程;第三,认为区域经济差异应包括各区域之间在经济增长总量、增长速度、相关人均经济指标、经济结构乃至经济进展条件方面所存在的差异,这种观点企图全面反映区域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