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信息与信息技术1.1 信息基本概念1.1.1 信息观点我国“信息”一词最早出自唐诗《碧云集》的“暮春怀故人”,其中两句写道:“梦断美人沉信息,目穿长路倚楼台”。该信息的涵义是音信、消息。在英文科技文献中,Information(信息)和 Message(消息)常互相换用。日本与信息最接近的词是“情报”。数字概念较强的人常将信息理解为“数据”(Data)。现在又将信息看作“知识”(Knowledge)的原材料。什么是信息?有多种理解和说法: 信息是事物的差异 信息是一种关系 信息是物质的普遍性 信息是收信者事先所不知道的报导 信息是负熵 信息是系统有序性的度量 息是被反映的物质属性 信息是能引起人类感官刺激的东西 信息是用以消除不定性的东西(信息论创始人申农,C.E.Shannon) 信息是人与外界交换内容的名称(控制论创始人维纳,Norbert Wiener)这么多说法都有“以偏概全”的缺陷,它们都没有“分清层次”。例:盲人摸象。1.1.2 信息定义钟义信教授认为信息概念是有层次的,最重要的是两个层次:一是没有任何约束条件的客观的本体论层次,定义: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及其改变的方式。另一是受主体约束的认识论层次,定义:主体感知或主体所表述的事物运动的状态及其改变的方式。在认识论层次的信息定义中再引入认识深度这一约束条件,认识论信息就可以进一步扩展为三个层次:语法信息、语义信息、语用信息。见图 1.1。语法信息:信息的外在形式,由主体感知语义信息:信息的逻辑涵义,由主体理解语用信息:信息的效用,由主体根据目的来推断例:交通红绿灯:红灯信号点亮,是关于交通的语法信息;让人们停止前进的涵义是语义信息;为保证正常运行和安全是语用信息。语法、语义和语用信息三位一体构成认识论层次的全部信息,即全信息。当人们获得了某事物的全信息时,才有可能正确把握事物,对待事物,处理事物。教材中的传统定义:信息是经过加工后的数据,它会对接受者的行为和决策产生影响,对决策者增加知识具有现实的或潜在的价值。本体论定义: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及其改变的方式。认识论定义:主体感知或主体所表述的事物运动的状态及其改变的方式。信息资源:信息与物质、能量并称为三大资源,因此认为信息是一种可以开发和利用的资源。从管理或管理决策的角度,我们认为传统的定义较好。 信息可以帮助人拿主意,信息支持决策,明确问题的解。例:近几年来某产品的市场供需情况是数据,与此...